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

慎終追遠 回歸本性道德

今天是清明節,
上人說『清明』的意義;
『清』就是不污染,『明』就是要很清楚。
瞭解人的倫理道德本源於心,
顧好德之本,感恩父母親。」
上人說,孝首重在順,不忤逆父母。
提到孔子說的『色難』,
上人嘆現代人不只是臉色,
連態度上對父母也缺恭敬。
父母站著對孩子說話,謹慎且小心翼翼,
孩子卻坐著、翹起腳來。
現代為人子女者多為自己的下一代操心,
少考慮親心,也少為父母著想。

建築師曾經告訴上人,
現代家庭蓋房子,
多先為孩子的臥房、讀書環境設想,
再來是自己的主臥房,
最後才是父母親的房間,往往空間也不甚理想;
等到父母往生了,
才想到要以風光的儀式、偌大的墓地去追思,
但是荒郊野外、雜草叢生,甚為孤單!
上人嘆為人子女的本末倒置。
尤其人們常常在清明時拜三牲五禮,
燒紙錢,造成環境污染甚至釀成火災。
上人提醒大家「在生一粒豆,嬴過死了拜豬頭。」

上人以李宗吉師兄為例,說明孝順內涵。
李宗吉師兄在慈濟世界人稱李爺爺。
幼時家貧、父親早逝,由母親帶大,
他事親至孝,他的船隻下水禮,
不請達官顯貴,是由母親主持。
母親往生後,他天天風雨無阻至母親墳前,
清掃打理並和母親說話,
告訴母親昨天所作和今天計畫。
上人讚嘆李居士的孝心,「天天都是清明節」。
當然現代人無法做到這樣,
只能藉清明節,一年一度的掃墓,
上人期許人人懂得善用這節日慎終追遠;
「清理先人的墓地、緬懷祖先的恩情,
不是去踏青,看風景;
而是藉機會跟孩子講阿公的故事,說阿嬤的德。
用虔誠的心感懷恩德,才是清明慎終追遠的意義。」

清明節不只不污染環境,
上人期許人們回歸本性道德源頭,
正本清源──尤其呵護水資源。
像大陸缺水地區的學生一樣,
即便有人給水,
他們都會讓老師重新分配再帶回家;
既使口渴了,連一杯水都捨不得喝。
上人讚嘆孩子的懂事。
聽在耳裡,我還真警惕自己:
不要做一個「懂理」不「懂事」的人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