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

20200823靜思晨語

 


諸佛智慧甚深無量,佛知見門難思難議,其智慧門難解難入。
是智慧門,設權施智,本然自行,道前方便,有進趣之力,故名門。

佛門難入,我們真正要入佛門,要發自內心的誠,深心念求,求佛法的真妙法入我們的心。所以我們要用心聽,哪怕是一句、一偈,都要珍惜啊!用在待人接物、處事動作中。「諸佛智慧甚深無量」──佛的知見門是難思難議,其智慧門尤其難解難入,但卻也是真實門。只要你用心跨入門來,法的寶藏就任你用。門設在哪裡呢?設在人人的心中。心門打開,跨出了心門,入佛的真實智慧門去。佛法的寶藏,永遠就是開著,所以我們必定下定決心跨步進入智慧門。心門若沒有打開,不肯跨一步,儘管裡面很多法的寶藏,也無法得到。

我們都說要學佛,就要相信佛,佛真實的智慧遍虛空法界。悟者,虛空法界的法無時不在身邊。迷者,心門自閉鎖,就無法接觸到法。諸佛的智慧甚深無量,凡是所說的甚深,其實都是在我們的周圍;若說簡單,那才是真的深,難觸摸的東西。所以,我們寧可去向甚深的微妙法,相信佛法一定是真實。佛是不妄語者、不綺語者、不異語者;不是說得好聽,是說真實話讓我們知道,我們要相信,一定要有信心,這叫做打開信心門,佛法就在我們的周圍,探手就對了。

上人提到花蓮靜思堂正有近千位環保幹事參加全球精進研習會,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心得,其中微妙,都是真實法,法在其中所得的,法喜自在。環保菩薩都說:「做環保,保護地球。」他們用很淺、很簡單的話,大家聽得懂的共同語言,從內心發出的心聲,是真真實實的方向;也是現在全球十多萬環保菩薩,大家共同的認知、智慧。就是一般人看不到,他們看得到,他們有這樣的智慧去探索了解,垃圾,你丟我撿,這群的菩薩認知丟掉可惜,一來污染大地,破害大地,造成氣候污染,而且一直消耗大地的資源、破壞大地,氣候變遷,異常了;所以他們不捨。

 

別人丟掉的東西將它回收回來,再分類,讓它資源再造,就不必再向大地一直去抽。將大地的油完全抽到乾,就像我們人脂肪一直抽掉了就癟掉了。我們要疼惜油、水等大地資源。若顧好水源、水脈,五穀雜糧可供應給人類生活健康。只要我們懂得珍惜它,不要將它用過度,不要去破壞它,四大調和,地球的運轉很順,氣候也能夠調順;天空不受污染。

 

有智慧的人能夠瞭解,我們的生活影響著這大氣層,破壞大地。大地受四大不調,火燒、水淹,溫度提高,雪這樣在融化。高山該下雪的地方,雪囤積在那裡;若沒有下雨,還有雪融化供應水源。但現在整個地球,氣溫一直升高,雪若融化就全都融化掉。需要水時,都乾涸了。水源又一直抽,供應工業,不斷破壞,大自然也不平衡。

 

現在地球的靈方妙藥就是環保,人人起那種疼惜物的心,「惜物、愛物」,東西能夠用很久。現在社會,人心若沒有教育好,總是迎新棄舊;人類的聰明不斷在創新,工業產品不斷出來,人心貪欲不懂得控制,喜新厭舊,一直消費,舊的就一直丟掉。惡性循環在人與人之間──生產者、消費者、製造者、破壞者。所以佛陀說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,我們現在是處在壞劫,人只懂得生活享受,不知道享受的過程是在破壞。所以享受的人一直想要享受,破壞的人就一直要去破壞以取得利益,沒有想到人生無常。
你破壞多少?你賺多少錢?你有辦法用到嗎?無常的人生,只是造業之後,後遺症放在後面,自己帶著罪業往生了,再來了,就要接受未來大地這種不平衡──氣候、人心、社會等等,很多不調和的事不斷生。所以自己過去的破壞,未來所要得的,就是這樣的果報。

大家一定要記住無常在呼吸間,所以我們要把握時間。看到環保菩薩伸出他的雙手,了解師父說:「用你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」,深入去做,做出了這個環保的真實相。「垃圾」現在是「資源回收」,叫做環保。其實垃圾收來的道理是很深的。
「我這群環保菩薩,真的讓人疼入心。他們不怕臭、不怕溼、不怕骯髒;路邊看到,彎腰就將它撿起來。」他們說:「師父說,彎腰撿環保就像在禮佛那樣的虔誠。」

上人讚嘆他們的智慧,「朝山禮拜只是一年一次,環保每天有,他們愛護大地,用虔誠的心。佛陀的智慧門一開了,大家將心門也打開了,心門對到智慧門,身體力行,他們時時朝山,不是一年一次、二次、三次,他們是開心門,就開始朝山,對著佛的智慧門這樣在朝山。那種一步一步,一直接近佛開闊的智慧門。這就是環保菩薩的智慧,用身體做的,不是用嘴說的。」

提到新一期的《慈濟》月刊,封面很乾淨,只有一雙手,上人讚嘆那是「最美的雙手啊!」「我們現在大家伸出手來,沒有他的美。他做到整個皮都皺掉了,筋骨都看得出來,指甲也凹陷下去了。這雙手真的是最美的手,因為這雙手,已經做幾十年了!」問:「幾歲了?」「九十四歲了。」這次來,九十四歲了。還有人回答我:「有一百零三歲的。」「有一百零七歲的。」「想,他們這雙手從年輕開始,為這個家庭養育孩子,認真打拚。」

大愛台都有他們真人實事,慈濟人的家譜,都是最寶貴的歷史、史實。所以慈濟的人文,大愛人文,都是希望在現在的人間用現在的資源、現在的史實,報真導正,將整齣戲展現出來。

現在的享受是過去的破壞,現在要做一齣戲,畫面也很講究,要讓人看得很清楚。過去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全都要展現出來;一齣戲要完成也要好幾千萬元。家家戶戶打開電視,全都是享受。若是看大愛臺新聞能知天下,絕不浪費時間去做現代扯不清的人我是非,都是真實值得教育的。希望在這個時代,有這樣的事如何將它完成,延續到未來,讓人人能夠看過去;未來的人來看我們現在的,叫做過去。我們用心來在現在,如何來將它運用於未來。
我們要珍惜大地物命,因為它是人類共生息的大環境。天地之間要保護得平安,唯有人類有這個共同的意識,要共生息;大地好,人類就好,大地一旦有災難,人類就不會平安。知識轉成智慧;智慧就要投入,身體力行去做。環保菩薩豈不就是身體力行的大智慧者呢?你們不要認為環保很簡單,叫大家下去做,做不到啦!

上人回憶,三十年前開始要做環保,很多發心的人,開著賓士車去載環保。陳金海師兄也是;另一位老菩薩,聲寶牌老闆的媽媽也是!她的車請司機,響應師父做環保,用她的賓士的車來載環保,她說,這樣方便啦。上人說,「這就是資源回收,不是垃圾回收。所以那分愛心。付出,物資什麼是貴?什麼是賤?這些垃圾不是賤物,那輛的車不是很貴重,車是做交通工具。這些垃圾丟在那兒整堆,影響人的生活,破壞大地、污染賓士,所以需要人發心將它處理好。所以說起來,這兩項到底哪一項是貴重呢?我們心很重要。」
佛陀的覺悟,要讓我們知道天地之間物物平等,人類、動物,應用所有的事物體質,無不都同樣回歸於平等。人要使用它就要愛護它,要懂得疼惜資源。「諸佛智慧甚深無量」,但是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。博士受教育也不離開一些人間世事法,要成就這個博士,若沒有這些資源,要如何成就他呢?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,都污染大地。有人將這個大地污染化為清淨,資源回收,我們是不是要尊重、要感恩呢?
上人再次讚嘆環保菩薩,「他們是最有智慧的人,最美的兩隻手,最有智慧的人,他的智慧是甚深無量,突破了他的人相,他『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壽者相』,他就是務實,願意去做。」

「佛知見門難思難議」,佛的知見門,你說給一般的人聽,大家覺得「不可思議」,或許也認為這不值一談;這沒有什麼啊!垃圾就是骯髒。但是上人對於環保則有說不完的,「轉一個知識變成智慧,我有無量要說的道理在垃圾之中。」所以這就是見解不同,這是「難思難議」,很難說。各人想法不同,也很難說,難說叫做難議,想不通就是難思。卻是我們要想得通,我們要說不完,因這是一個大道理,所以它是「難思難議」。「其智慧門難解難入」。普通人無法進去,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夠進出無礙。這樣大家真的會覺得難思議。

「是智慧門設權施智,本然自行」,這是設權。環保度了多少人呢?現在有受環保證的志工已經八萬多人受證了。慈濟的委員、慈誠也是同樣投入在做環保,所以環保這麼多人在投入,全都入佛門來了;他們也有這樣的智慧,轉識成智了,已經入這個智慧門了。

設權,「權」就是方便,方便引他進入做環保,之後他開始了解慈濟了,見習、培訓、受證。總而言之,當度、已度,已度;已度的就是已經受證了,他沒有做環保,但是受證慈誠、委員,受證之後他進來,去帶人,所以已度度當度,待人了解慈濟如何做,來見習、培訓,受證慈誠、委員。這是互相度。而當度度未度,「我現在在做環保,做得很快樂,來喔!你也一起來做。」這是當度,還未受證的人,他還是去號召一些人。所以《地藏經》中說「已度、當度、未度」,就是一層一層,這都叫做「設權施智」。
「本然自行」,啟發大家真誠的愛心,大家自動自發,「道前方便」。就是要進入這條菩薩道以前的一個方便教法,那就是做環保。佛陀在教育眾生就是這樣的權教,而我們現代,這也就是權教。「有進趣之力故名門」,就是能夠進這個門來,才入寶藏去。這就是我們現在所在做的,佛法沒有離開世間法。
*從門入到道中稱實,入道之前謂是權智,心念常住入靜思惟。

靜思惟就是定,禪定叫做靜思惟。我們在做「環保定」──做環保做到全心法喜充滿,就是入定了。這說不完的道理,請大家要很用心,很感恩環保菩薩。環保菩薩就是法華會上很重要的。

汝今已能破諸魔賊,壞生死軍,諸餘怨敵皆悉摧滅。善男子!百千諸佛,以神通力共守護汝。
大家已經破除心靈的煩惱了,大家真正的精進,所以佛陀這樣說,「各位啊!大家所做的是千佛讚歎,你們的神通,突破了,你們的精神通達了,沒有阻礙,所以你們的心通達了。」就像環保菩薩破除我相同樣的道理。精神理念打開了,神通了。所以諸佛「共守護汝」,這些諸佛的力量來守護你們、保護你們,因為你們愛惜大地,諸佛就疼惜我們。很湊巧,這段文剛好在這裡,就是要疼惜。
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如汝者,唯除如來,其諸聲聞、辟支佛、乃至菩薩,智慧禪定,無有與汝等者。

是於一切世間天與人之中,菩薩智慧甚深無量;云何人天而能比擬。
讚歎,一切世間天、人之中,沒有比你們的智慧、功德更大,你們願意這樣去投入、去做,功德很大。「是於一切世間天與人之中,菩薩智慧甚深無量」;菩薩的智慧就是甚深無量,還不及你們大家的身體力行,「云何人天而能比擬」?天人在天堂享受,而你們走入人群,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大地,在付出。
*無如汝者,此顯示諸佛慈悲愍念守護;與諸如來聯手共行,導向正道法,豈是天人所能及!
無如汝者」,所以,無法與你們比。「此顯示諸佛慈悲愍念守護;與諸如來聯手共行」,釋迦佛與其他的佛共合起來,引導我們人人「導向正道法」。佛佛道同,教育我們向正確的方向走。「豈是天人所能及」;這不是天人有辦法做得到,但我們做到了,所以諸佛菩薩讚歎我們。

上人最後叮嚀大家:「打開我們的心門,對準佛佛法寶藏這個門,就要虔誠一心向前,把握時間,時時多用心啊!」

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

20200821靜思晨語

 


如來聖道所托,恆古長夜之間,菩薩悲憫眾生,業力牽絆迷思。
悲心柔懷情切,入群扶眾牽引,向正道法精進,大道平坦正行。

「如來聖道所托,恆古長夜之間」,我們要用很感恩的心,如來出現人間,一生投入人間,教導眾生,人人要有利益人間的思想,我們要精進。佛也是隨人間自然法則,壽命八十,付託聖道──佛陀用心開示,盼望眾生真心受教,能夠受佛知、佛見。我們有與佛同等的智慧,佛陀體悟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,我們按照這條道路去走,只要用心,用心者道同見;只要與佛同心,回歸本性,所看的道理都一樣。道理,千古不變。眾生若能依佛教化,隨道而行,心地風光都一樣。 
  
「如來聖道所托」,路開好了,境界鋪好了,只要委託後面的人來維護。我們不用去改他的道,只要用心,一邊修一邊走,這條道路遙遠,不用再回頭,後面還有人跟著前面的修過來。《法華經》就是這樣,這條道路這麼開闊、這麼遠,而且沿途的境界都已經鋪排好了,也開發清楚了;我們要帶好,讓後面跟好前面的菩薩芳蹤;我們留在後面,讓後面跟著典範向前前進。若如此,如來所託的聖道,只要有在走,就有足跡,恆古長夜之間,就有燈光,跟好就不怕路暗。 
 

眾生心迷暗、迷茫,長長的長夜,「菩薩悲憫眾生」,發心繼續佛陀委託未完的道路。菩薩心就是悲憫心,不忍眾生迷茫糊塗,造業受苦,用方便法引導、帶他走上安全的路,循循善誘眾生,「真正佛道還有很遠的路要走,大家挺起胸來,方向對準,向前精進。」

眾生「業力牽絆迷思」,所以我們才要不斷地引導、呼喚,讓他走對的路,他們後面跟著,擔心他們沒跟上,還要頻頻回過頭來,再叫他跟好,循循善誘引導人。我們前面若沒跟好,後面若跟不上,要怎麼辦呢?腳步偏差了,時間錯過了,辛苦度化的眾生又接不上,迷失了他的方向;所以度人的人要很用心,時間不能錯過、方向不能偏差、距離不能放遠了。所以前面要跟緊,因為我們還是凡夫,需要「上求下化」。

菩薩尚未到達佛的境界,他只是覺悟,還是與眾生的情,是「覺有情人」;還要上求覺悟,也還要留那分情在後面再來牽引。我們若懈怠了,法不再繼續向上求,要帶人那就太重了,就像一條繩子斷了,上面沒有人拉,下面我們就無法拉人。靠攀爬,會很吃力。所以為了要度眾生,我們一定要殷勤精進。 

「悲心柔懷情切」,菩薩悲心不忍眾生苦,所以還留著與世間有情,不求自己解脫,總是要留情在後面,才有辦法再引度他人,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,菩薩這分柔懷情切,體諒眾生苦,情很悲切,不忍心不度,「入群扶眾牽引」,好好輔導眾生,慢慢去牽引、陪伴眾生。


在這種勘忍的世間,菩薩慈悲入娑婆世界化眾生。釋迦牟尼佛選擇娑婆世界,還要有發心的菩薩陪伴他在人間度化。除了感恩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在人間,為我們牽引,我們也要有使命,學入菩薩群,向正道法精進。我們要好好努力,向上精進,向下悲愍;否則沒有力量,救不到人。大道平坦,我們都走在這正道行中,不要放鬆腳步停歇下來,精進但莫忘度眾生。

放眼全世界苦難偏多,印尼這大半年來,疫情已經一段時間,來勢洶洶,讓印尼政府也很困擾。一天內往生的無法數計,從有棺木買到沒棺木,就是紙板做成棺木,最後甚至用屍袋,一袋一袋疊起來,還找不到地方可埋葬,親人往生了,至親的人沒辦法接近;儀式更不用說了。不知道他是張三,李四,整個這樣送出去,那段時間怵目驚心啊!現在雖然有稍微平息了,但還是一樣有零零星星。這世紀中,這件事這一波算不小,所以說,人生無常,生命在呼吸間。

 

又看到大自然四大不調,印尼也有山林大火,時間也是很長還有火山爆發,讓大家很慌亂擔憂。美國洛杉磯也是火災、水災。還有大陸,水災還是很大。四大不調,災情偏多,我們要悲心柔懷情切;慈善單位看到那裡有災難,有因緣能夠前後付出,趕緊即時救災難。「苦既拔已,復為說法」,就像印尼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,疫情中,救災的同時也要救心,用靜思語、提倡齋戒,呼籲素食。這素食不是宗教所要求的,是真正要保護人人身體健康,不要與動物,動物那個細菌,或者是病毒去與牠交合到,透過食物鏈來引給人。

人要有這勇氣斷掉口欲。人有人世界的健康,動物有動物生命的權力,不受傷殺;而人不要去侵入動物的世界,不必有瘟疫的機會。人若能覺悟,向正道法精進,自然大道平坦正行。就是法華經中也要教育我們的,希望人心要向正道法,要進步,所以我們要受持讀誦。

 

受持讀誦思惟是經,為他人說,所得福德無量無邊,火不能焚,水不能漂,汝之功德,千佛共說不能令盡。

好好來讀誦這部經,正方向不偏差;條條是道,在這個時代就是大家要回入「法華」這條大通直道。菩提大直道就是在這裡,地理、方向要清楚,「為他人說」。一方面走對路了,一方面要回過頭來跟大家說,「走好,從這邊來。」一方面自己修行,一方面顧別人方向不可偏差,「為他人說,所得福德無量無邊」。

 

「功」就是下功夫,向前走得準;「德」就是路正確了,向後面照顧。我們「得」,後面要教,這叫做「德」。福德──造福的德,能夠顧人就是福;路我們很熟,這就是得,得就是德。所得到道理、教法就像路很熟,還能夠引導別人走,結很多的好緣,所以「福德無量無邊」。

 

「火不能焚,水不能漂」,表示那個忍力。路很長,尤其菩薩路不好走,要堪忍,像火的煎熬,也要經得起,總是赴湯蹈火。有這個忍,譬如火不能燒,因為不怕火煉。像古代若有神明在遊街,也會過火堆,但他們有方法,踏過那個地方撒一些鹽,很快過去,那就平安。

 

不論是遇到什麼樣坎坷的環境,譬如火與水;堅心立志,不受中途種種環境來影響我們。所以才譬喻「火不能燒,水不能漂」,就是忍的功夫。「汝之功德,千佛共說不能令盡」。你的功德就是千佛讚歎,也是讚歎不完。佛陀開出來的路、走過的道,我們願意這樣跟著走。佛知道過程辛苦,就知道後面行道的人也是很辛苦,所以他們讚歎啊!

 

汝今已能破諸魔賊,壞生死軍,諸餘怨敵皆悉摧滅。善男子!百千諸佛,以神通力共守護汝。
「汝今已能破諸魔賊」,就是我們的心,我們將要修行,除了有形的環境種種很辛苦──有人讚歎,但是也有人阻礙。若能夠撥開了阻礙,不怕人家的阻礙,道心堅固,對的事,精進向前,層層的難關層層過,為救度眾生,菩薩道難走還是克服走過去。

 

魔的意思就是障礙,或者是毀謗,或者是種種困難。我們都有辦法克服,叫做「破魔賊」。上人常常提醒大家:「我們要做來囤喔!」意思就是平時我們要好好用功精進,遇到什麼事,心就能夠穩定,不受影響。修行要了解一些修行的過程,遇到事就不會很快受到障礙而放棄。修行要修出一番堅定的毅力,不受魔障礙的聲音,打消了我們向前前進的毅力,就不會去讓它阻礙到我們向前走。對的事,做就對了。

魔有四種,所謂五蘊魔、煩惱魔、死魔、天魔。前三內魔,四是外魔。

大家在念《心經》,「五蘊皆空」;「五蘊」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我們要將它破除掉,叫做五蘊皆空,破五蘊魔,不受障礙,不讓煩惱將我們牽纏著。

我們要修行,就是要一一克服「煩惱魔」──心靈的煩惱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些都是煩惱。

「死魔」;只要在自然法則中,死並不可怕。我們平時好好地保護這個身體,有病即刻找醫生,孝順父母要將身體顧好。就像曾子病重,要往生時,叫他的弟子說:「掀出我的腳手,看看我的皮膚是不是完膚、無損呢?」弟子跟他說;「完膚無損啊!」曾子說:「這樣我放心了,這輩子我將父母給我的身體沒有傷害它。」靈魂要脫體並不可怕,只要我們活著的時候,利用我們給我們的身體去做一切利益人群的事,回報父母恩,叫做盡孝道。沒有自我傷害自己的身體,就是盡責任,盡孝道。到了臨終,沒有煩惱,這輩子做得心安理得,到最後沒有煩惱困擾他,死魔找他不到。死,是很輕鬆的事,就像睡著了,很自然長眠,飄飄然,這叫做自然法則。但若是自殺,殺傷父母遺留的身體,沒有將它顧好,還自殺害,這叫做逆天倫。只是不捨得離開親愛的人;所以我們要修行很清楚,來去自如;去了,再來愛天下之愛,不是家庭那個牽掛的愛,是愛天下人生的愛。

 

「天魔」,最怕的是他用種種的欲來誘引我們,讓我們捨不得,心到了最後亂掉,這是心魔、天魔。所以我們平時要好好修行,方向要對準,人間多結好緣,行菩薩道。《法華經》這條道路很直,讓我們思想正確,是道非道很清楚,就不會受天魔來擾亂。所以我們要破魔,就是在這裡。

前三是內魔,比如五蘊魔、煩惱魔、死魔;「四是外魔」,天魔在外面誘引我們。我們若好好的修,外魔也不會來障礙。我們內心了解法,就安然自在。面對著環境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我們修行轉識成智,平時的知識轉為智慧,就沒有掛礙,「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」,五蘊就全都破掉了,就沒有煩惱。所以說起來,我們學佛要有正見。

*諸魔賊,即五陰煩惱等。魔亦可比喻為煩惱,故轉稱斷滅煩惱為「破魔」。

五陰,現在都叫做五蘊。「魔亦可比喻為煩惱」。煩惱一起就是著魔了;魔來擾亂,讓我們心中很多煩惱。所以我們要隨時破魔,不要有煩惱就沒有魔事。「故轉稱斷滅煩惱為『破魔』」,沒有煩惱賊在我們的身上,就沒有魔軍在我們的周圍。煩惱來時,自己要提高警覺,破除魔軍,不要再煩惱,魔才不會一直侵入。

*我以智慧箭,修定智慧力,摧破魔軍。自劫家寶。了性空寂,根塵清淨,外魔不作,內障潛消,名破魔賊。

心要有定;靜而定。佛陀形容,「我以智慧箭,修定智慧力,摧破魔軍」。提起智慧的力量,修行從起點到終點就是要對準方向,就像一支箭射過去,過程沒有受障礙,才摧破煩惱。煩惱讓我們自己消耗掉自己的本性、本來就有善念。一念偏了,善念被自己破壞掉,去順從魔,受外面煩惱誘引,叫做「自劫家寶」。這就是我們凡夫。若能夠了解性空寂,凡事不可去受欲牽引了,就像現在一直在說,這一波疫情,靈方妙藥就是茹素,茹素給我們一個完整的愛──愛護動物、保護身體。但口欲若禁不住叫做「自劫家寶」──自己破壞自己的紀律、破壞自己的戒。該覺醒的時候不覺醒,菩薩也很擔憂。

「了性空寂」,吃,幾秒鐘過去了,化為污濁在肚子中,這有什麼好著迷呢?迷的人,就是斷不了口欲。若是覺悟的人,了性空寂,知道幾秒鐘之後,就沒有感覺了,是空寂的,就能夠知道修行是這麼的簡單。光是吃的東西想通了,這當中也能夠叫做「了性空寂」──瞬間起一個念,將欲排除掉,就不會去犯口欲之過。起心動念,了性空寂,不要起貪念,眼對色,眼根與色,不必讓它誘引了,我性空寂,它與我沒有關係。所以,「根塵清淨,外魔不作,內障潛消」。外魔就沒辦法、沒機會可來擾亂;內在的障礙,就已經消掉了,名叫做破魔。

「壞生死軍」;有貪瞋癡、造身口業,則受生死。塵既不緣,根無所對,生死軍壞。生死軍:即無明六識等。
從我們生到死這中間,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心有貪、瞋、癡。口就是惡口、妄言、綺語、兩舌,加上吞食一切眾生命。身呢?殺、盜、淫。我們若好好修行,反惡為善,就不會去被這些魔擾亂我們。悔過自新,向前精進,哪怕有生死,也沒有魔軍來糾纏我們。

「塵既不緣,根無所對」,外面的色與我們的根若沒有接觸;就是接觸了沒有去接受它,這樣就不會生出了貪。若有貪念在其中,動作是在我們的身根;若沒有貪念,自然就不會起貪心要去取有,「塵既不緣」,當中這個緣將它斷了,根就無所對。所以,「生死軍壞」。生死軍就是魔,魔要來障礙我們也障礙不到。「生死軍,即無明六識等」。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我們的根對塵,我們的意識是要起貪念,還是沒有作用,這就要看我們自己。

「諸餘怨敵,皆悉摧滅」;大軍既破,餘惑自消;譬如日出,霜露咸晞。餘怨敵,即隨情對境之惑業,賊能侵害,軍能攻擊,由得無生忍,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。

所有的怨敵不會靠過來,「大軍既破,餘惑自消;譬如日出,霜露咸晞」。「餘怨敵即隨情對境之惑業」。這個怨敵就是我們的心去緣外境,起心動念,就是迷惑,「賊能侵害」,我們會損失。所以我們不可讓這怨賊入我們的心來。要很注意起心動念,不可惹來這個魔怨,心常常要正,「由得無生忍」。外面的境界起不了作用,心不會生起什麼樣的貪愛,這就是無生忍的功夫,「故能摧滅一切煩惱諸垢也」。

 

「善男子!百千諸佛,以神通力、共守護汝」;一切妄念,悉轉為善;是諸善念,常護一心;名百千諸佛神通之力所共守護。
只要你有一念精進心,諸佛菩薩一定守護你。諸菩薩絕對守護有心精進的人,我們要用心。時日已過,佛法在我們的面前,我們句句真的就要入心、修持,叫做功德;功德,諸佛護念。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!

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

20200820靜思晨語

 

隨順從善有為,讚喜欣悅之稱,身心深生歡喜,隨順從心法樂。

用心聽,與佛法有緣,要把握因緣。知道人生苦難偏多,想要聽佛法,不是那麼簡單,因緣不成就,可能千生萬世都難得聞。若有緣,因緣也不是常住,所以我們要把握因緣。時日一直在過,所接觸到,了解的事很多,要說的真的也不知道要說什麼;就像過路人,走很遠的路,天煎地逼,知道要找水,忽然間聽到水流聲,憑著聲音去找,找到小溪流,但水很多,他猶豫「要從哪裡下去喝水?」站在那裡一直看,久久都不會伸手去捧水來喝。 
  
一位種田的老人,看年輕人站在那看了很久都不動,問道,「到底你站在這裡要做什麼?」「我從很遠的地方來,口很渴,想喝水。」老人就說,「這溪流的水很清,你站在水邊,怎不會彎下腰去捧水?」年輕人就說,「是啊,但我到底是要捧哪裡的水?」 老人家笑得很大聲,「溪水一直流,任憑你要從哪個地方捧水,都可以飲用啊!」他就說,「知道啦,但是水都能用,我反而不知道哪一捧的水才是我真實要用的?」

 

人生與這故事一樣,知道這法都很寶貴,每天都在聽,但到底要取哪一段?哪一句才是受用的?所以一句一句、一段一段就這樣過去,在那裡等待,等待哪一句是我所得?這叫做愚癡的人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哪怕是一字,有感觸就有所用;若都沒有感觸,當然就真的無所用。用心在人與人之間,一句話有所感觸,取即用、受用,再教人用,這個叫傳佛法。

 

我們要培養「隨順從善有為」。那就是聽法之後,看到別人在做是對的事,也會讚歎,對方需要幫助也可做不請之師,就是隨順從善。好事就是要有人起一分心,動一個念,需要大家的力量,一起來做,人間事才能完成。好事大家共同來做,這就是有為善。從善有為,「對的事,做就對了」,上人表示這句話已經說很久,現在換一個方式來說,「有感覺嗎?隨順從善有為,就是對的事,做就對了。 」了解了,這些都是我們受用的法。

 

上人說,「這段不是在經文裡,卻是讀經之後的心得,要入人群做事。佛言、佛語要在社會應用,可能會讓人有一種異常的眼光來看;而我們若換一個方式,告訴大家『隨順從善有為』,那就是菩薩入人群去行善,看到了需要我們做,我們就要從順、隨善,好事大家做。這也是經文中所教育的行菩薩道。」

 

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個大字,能夠用在很多的場合,很多的方法書寫,來適應時機與人群。我們若能夠常常用法在人群中,時時「讚喜欣悅之稱」,對的事歡喜、讚歎,都是隨喜功德。而且我們還要當不請之師,自動去護持、去付出,自然「身心深生歡喜」。自己隨順從善,該做的我們去做,大家也會為我們隨喜。「隨善從心法樂」,隨喜幫助法去流傳,讓人人得法,沐浴在法流中,這都是很歡喜的事。

 

人生是苦,佛陀說法,就是要讓我們解苦──了解苦是集來很多無明煩惱,重疊、累積。去除煩惱的方法就是法。法譬如水,把一層一層的苦洗去,歡喜的來,就是法樂。「隨順從善有為」,世間的有為法,對的事多讚歎,看人歡喜我們也跟著人歡喜。轉苦為喜不是不可能。依照佛法來走,得法喜樂。


是時諸佛遙共讚言:善哉、善哉!善男子!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

娑婆世界堪忍事多,釋迦佛慈悲,甘願來這堪忍世界教化我們,讓我們知道苦的源頭,如何去止那苦的來源,消除無明煩惱。無明煩惱就如累積來的垃圾,如果現在一邊在清,新的垃圾又不斷再丟,那如何清都清不完。我們要先止住那個製造垃圾的源頭,才能夠真正清淨,所以要先了解法,要受持;自己有受持,才有辦法去教人受持。

 

上人提到素食是此時的「大哉教育」。這波疫情,仍未有藥,全球談疫色變。惶恐沒有用,還是沒有方法得以去阻擋它,唯有心的虔誠,那就是素食,大家要提起「完整的大愛」──那就是善心、愛心,愛人類、愛動物,發揮人性本善,保護人的健康、人的生命,同時也要保護一切物命。

 

上人表示五穀蔬菜、水果、五穀雜糧,就是很自然的生活;有這養生之道,就能夠養人的健康。動物也是生物,吃有生命的東西,這就是惡念。弱肉強食就不對!這時候是給我們一個最正確教育的時刻,所以上人說「大哉教育」。「這波疫情,是來給人間一個警惕,教育我們,要保得人人健康,瘟疫消退,唯有人人素食。教育我們如何做人、發揮愛心,道德的情操就是要從大而到細膩的愛,這才是人類最清淨的本性、佛性。 」

 

孟子也說:「見其生,不忍食其肉」,「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」。這就是聖人、賢人的心。佛陀則不管見或不見,都知道那就是生命,一律素食,也讓我們知道,是生命就要護生。所以在這個人間,釋迦牟尼佛法中,大愛包含天地間,細膩到連蚊蟲也要愛。我們就要培養這分微細的愛。

 

我們平時就是要去除骯髒的東西,心理也是一樣,要去除無明垢穢,心中也不可囤積垃圾、無明垢穢。所以,大乾坤要乾淨,小乾坤一樣也要乾淨。娑婆世界苦難偏多,佛陀給我們的教育是那麼的微細,我們要好好受持。

 

受持讀誦思惟是經,為他人說,所得福德無量無邊,火不能焚,水不能漂,汝之功德,千佛共說不能令盡。

即聞經受持、讀誦、思惟是經,力行入眾為他人如說修行,即自利利他是名菩薩。「所得福德無量無邊」;其所得福德利益甚深,無量無邊。
我們若能夠好好受持《法華經》,這本經當中涵蓋的法很大、很廣、很深,靜思惟,就能夠清楚了解,「力行入眾為他人如說修行」,「即自利利他是名菩薩」。我們要修身養性,法用在我們的身上,叫做自利;用這個法在人群,也教大家明白道理,叫做自利利他,這樣叫做菩薩。

「所得福德無量無邊」;能夠自利利他,待人接物,佛法用之不盡;再傳給其他的人,讓他們知道如何利用世間物,惜福;穿衣服要穿得端莊;吃五穀雜糧已很豐富了,動物有病菌,病毒從口入等。在這個時候,這部經所教育的智慧我們要拿出來,是大哉教育的時候。


「火不能焚,水不能漂」;以忍力故,一切瞋火所不能燒。以斷絕欲愛故,一切貪念欲水所不能漂。
在這樣的環境中要推動善法,實在是很不容易。說不定惹來了不正確的看法,所以上人一直說:「幾十年前就想要說的話,沒辦法可說。」就是說了也沒有用,還會惹來了,「善的人會煩惱,惡的人會毀謗」,所以要推素食也不是那麼容易。但是這個時候非說不可,「以忍力故」,還是要勇敢,不論惡的人要毀謗,或者是善的人有煩惱,我們要有耐心去告訴他,用什麼方法讓他解開了他的煩惱,歡喜接受。「這就是每天我不厭其煩,透過現在的科技,每天我都說一句話,遠遠的地方,一條線連過去,能夠接受的人及時接受;有益無損。這還是要有耐心、忍力,不斷推動。」

「一切瞋火所不能燒」。有的人要接受,但是家裡的人反對,或者是旁邊的人毀謗,我們還是要將這法再說給他聽,不要勉強別人,但是自己要堅定,這也是方法。總是保護要受持法的人,讓他堅定道心,這是一個譬喻,而實在也要這樣做,要不然這教育永遠就是教育不起來,要讓大家知道發揮愛心,預防病毒入侵。一來可以發揮愛心,再來預防病毒入侵,所以最好不食眾生肉。我們若能夠清楚,應該多多少少也能夠發揮一些力量。

人類因為貪一個口欲,就殺掉無邊數的生命。一秒鐘有2443隻的動物被吃進去了。七十幾億的人口一天吞食二億一千多萬的動物,平均是這樣,但很多人沒飯、沒米可吃。總而言之,富有的人,一般的人,總是那個欲、貪,造多少的惡。所以,「以斷絕欲愛故」,那也是功德。我們若能夠斷口欲,其他的欲就不困難了,「一切貪念欲水所不能漂」。

 

自己能提高警覺:我是素食的人,所以我不可犯戒,能自我警惕,人自然就能善,改善生活,待人接物就會改。素食的人個性很平和,沒有什麼樣的衝動,或者是欲念很高;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和平相處,社會祥和,對人間有益。

若能夠斷了那個欲火,自然「火不能焚」。外面有什麼樣欲的境界,都動不了我們的心,「水不能漂」,不會沉入那欲水之中。禁欲從口欲開始禁起,自然很多犯戒的錯誤就會斷。不是做不到,總是要下決心。

*實相之理,非有為之福,故水火不能焚溺稱實相理,海墨不窮,故千佛共說不盡。

我們迷失了本性,才會在那個有為法迷失。這種有為法,就是哪怕我們做善事是造福、是行善,但是你若不懂道理,「一方面造善,今天去救人了,我請你去吃一餐豐盛的菜餚」,人是救了,但是請客不知要殺多少的生命,這就叫做顛倒。所以說,有為的善法、有為之福,這就是有造作;但如孟子說的,「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」這不忍心叫做無為法。「實相之理」,就是無為法,不是人去造作的,是道理本就是這樣。

「非有為之福」,不是你去造善,就是善、有福。我們若是道理清楚,就不會弱肉強食、強的欺弱小的。「故水火不能焚溺」,「什麼樣的境界動搖不了我的心,你再怎麼豐盛的山珍海味,我就是素食,禁欲。」「稱實相理,海墨不窮」。就是海將它當成墨來寫,也寫不盡個真理、實法。道理很深、很廣、很大,「故千佛共說不盡」。很多道理無非就是要來教育眾生,斷去一切欲念,貪、瞋、癡;將損人利己這樣的念去掉。就連東西都不可隨意去損它,要去保護它,很微細的戒我們也要守。

「汝之功德,千佛共說不能令盡」;縱使千佛一時共說,所得功德,亦不能盡。若能夠這樣將心的欲念禁起來,口欲自然就會斷。心欲不斷,口欲、身欲一定無法斷。口有四惡,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;身也有三惡,殺、盜、淫;這是七支的惡。佛說了很多道理,無非就是要我們懂得改善,淨我們的心,清淨我們的行為。七支為善則是口四善、身三善。

我們若能夠將心欲完全清除掉,回歸自然清淨的本性,通達一切的道理,諸佛全都讚歎我們,功德很大。「縱使千佛一時共說,所得功德,亦不能盡」。

 

能夠將這部經接受入心來,哪怕小小的動作、心念,也能夠做很大的功德。就是要修行,身體力行;心,要好好大哉教育,從自己開始,也要去講說,讓大家了解道理應該是這樣,推動素,這就是最大的功德。

上人最後叮嚀,「人人若能口說好話、斷口欲,就能造福業。僅僅是我們一念心動,看是要吃,造業;或者是要說,積福。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!」

20200818 靜思晨語

自力更生,深耕社區,處處供食,啟發善念。
師父叮嚀,弟子信受,慈悲可見,大愛可證。

這段文是非洲弟子寫的,上人看了表示很歡喜,「了解他們真正法入心,從生活中展現出他們如法修行,在修行中發揮了他們深思智慧。」他們互相共修,在菜園裡共同種植,尤其這波疫情,大家更是將愛會合起來,關懷因為疫情生活陷入困境的人,救濟了九個社區二千四百多戶斷糧、斷食的,每一戶可得到四十多公斤的糧食,夠維持一個月的生活,大家歡喜感恩──付出的人「感恩」;收到的人「歡喜」。「若沒有這些東西,我們現在就是要斷糧了。」

 

上人說,「我們看到有的有錢人,不歡喜;而那些沒有錢的人去付出,他們歡喜、感恩,有這樣的力量借力使力去幫助人。」那種歡喜、智慧,「自力更生,去深耕社區;處處供食,啟發善念」,一一把愛傳出去,不僅僅東西給他們而已,與他們互動分享,教他們生活。其中有一位感恩戶帶著孫子一塊來,這孫子平時就很壞的孩子,有吸毒的習慣。阿嬤接受慈濟人長久輔導,教她如何用愛經營祖孫關係,長久的薰習,讓她了解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孫子,慢慢地教育;終於將孫子的壞習慣改變,祖孫關係也改善,同時也能夠教育年輕人。

慈濟人聽法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,再去改變人、教育人,這叫做聞法、傳法,教化眾生。他們做到了。上人再次讚嘆他們。貧困的人得到糧食包,很歡喜,也呼籲左鄰右舍:接受到愛,懂得再與別人分享,所以他們就會這樣說:「師父叮嚀,弟子信受」,他們也在薰法香,所以師父的叮嚀,弟子信受了。「慈悲可見,大愛可證」,他們這樣做出來了,這樣的感受,也這樣寫出來落實社區的教育,實行之後所得的心得,這麼有智慧。

 

所以我們要很用心,聞法,還要用心經營,信心把法傳遍人間,讓人人曉得。做到了,這樣回向回來。上人感恩在這個時代能成就法弘揚的機會,讓他們在那麼遠的地方,不同的種族、語言也能夠深耕入他們的心田,將心田的種子,一生無量,播種耕耘,「說的人很用心,也很感恩現代這個科技。每天這樣說,每天他們接受得到,懂得身體力行。很不簡單!很歡喜!」


得是忍已,眼根清淨,以是清淨眼根,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。

所說的修忍行;我們若無忍,什麼事都無法成就。一忍天下寬,有忍耐的心,才有辦法法入心來。在人間,有事事的刁難,就是心中要有法──這最大的法就是忍。忍,就能夠為天下做天下事,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修行。上人說,大愛臺在重播過去「那一人、那一樁事、那一年」,畫面很感動人,也讓人看到菩薩道如何鋪過來。「在那過程中,總是有忍的心;時間雖過去了,事件的過程卻留著過去的影像、聲音,環境等等,現在再來回顧過去,感覺很讚歎,連自己也會覺得,『幸好!』因為人間一段一段都在受考驗,回過頭看這些景物、事物、事相,自己會覺得,幸好喔!好在有做到這個『忍』字,才能夠完成那麼多,幫助那麼多人安心、安身、安生活;能夠讓那麼多人得救了,安定了、生活安穩了,這真正是很不簡單。所以現在來看經文,就會覺得,是啊!僅僅一字『忍』字,能夠做那麼多事,成就那麼多人行菩薩道。那個時候慈濟菩薩投入,用多久的時間?動員多少人?用愛去做耕耘、付出無所求。」

這群菩薩若再來分享過去,內心還是很澎湃,回憶很富有,一幕一幕、一事一事如湧泉,如井水般,清泉不斷湧出。水提起來,水位沒有變比較少;能夠跟很多人分享,讓大家了解,有參加的人聽到會很有感覺,記憶又浮現出來。就是前面一個「忍」字,它的內容就會很豐富,成就一切。

所以,「得是忍已,眼根清淨」,看開了、想清楚了,世間的聲音沒什麼,耳朵也清淨了。雖然別人看法不同,我們用心,方向正確了,看準了前途,向前走,能夠看很遠,看多遠呢?「以是清淨眼根,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」。能夠看很遠的佛世界,完成七百萬二千億的功德。

七百就是七支,「三十七助道品」中的七菩提分。我們所做一切沒有偏差,做利益人的事,這就是功德。一開口、一動舌,做好事、說好話,都是好功德。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勸善──勸人人去造福,一句好話,讓大家懂得造福,也是功德無量。七支,包括口四、身三。消除我們七支所做不對的事,反過來就是造福功德;就像十惡,反一面,是十善。一切唯心,我們一念心善,千千萬萬事都是善的;我們若是一念心惡,千萬事都是惡,所以一善就是功德,一惡就是罪惡。

 

禍就是造惡,生生世世惡因惡果拖累下去。雖然現在的人間,煩惱、無明還是很多,但聽法之後,知道善法入心,惡業越來越薄,就會慢慢改變。就像莫三比克接受救濟的阿嬤,將善法注入心裡,翻轉她的思想、看法,將心調得很好──有耐心、有愛心,將孫子的惡氣、霸道、吸毒、抽煙,慢慢轉變過來。這無不都是一念心,能夠改善很多的環境,這就是造福。

經文沒有很清楚的理解,所以我們需要聽,放在內心,從內心理解,善法越鋪越闊,就有辦法廣化眾生。方向對了就是善用法;不對的方向,一差,千里錯,那就不對了。所以還是要將心調整好,才有辦法聽法受用在人間。


是時諸佛遙共讚言:善哉、善哉!善男子!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

體從無始本因人,望於未來果位,相去尚遠,故云遙讚。

因為我們也向遙遠的佛來求,他方世界聽到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所教化的人能夠體會佛法。(諸佛也聽到了,心聲也回歸,這叫做感應),遙遠的諸佛,同樣讚歎這些娑婆世界的眾生。「體從無始本因人」,這個真誠的體性,從無始本具,人人本具佛性;「望於未來果位」,我們的現在也成就在過去,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,我們若沒有過去生這分福緣,也沒有現在能在這裡共聚一堂;所以,我們的體性就是有過去的因,「大家信佛、聽法,師父一直叮嚀大家:要聽入心,落入我們八識田中,回歸我們的第九識,我們的真如本性。一直這樣告訴大家,就是這個意思。」過去有這樣貼切的因緣,現在聽法,「體從無始本因人」,從無始以前就與這部經有緣,才會會合在這。現在又再會遇這部經,要很用心將這個法再返回來,入我們的心。

佛佛道同,每一尊佛沒有經過《法華經》,沒有成佛的機會。但是是遙遠的因緣、還是很近的因緣?是很深的因緣或者是過水波痕的因緣?我們自己若懂得好好把握,就是深根的因緣,這就是無始那個緣已經再復現;我們值遇法華,生命中與這部《法華經》又再會合;現在的因是承過去的緣,我們也盼望未來的果位,希望從此開始,《法華經》的因緣再續,再向這部經典去用功。

 

就像非洲,他們自力更生,深根社區,這全都是有因緣。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個因緣如何來,他們雖然在遙遠的地方,但也是值遇在現在,有這個因緣啟發他們,他們也在行菩薩道。「雖然他們不像我們這裡這麼有福,每天早上這個時間,我在這裡說話,你們在那裡聽法。其實說話,還是很想,非忍著,非說不可,還是要說。現在雖然在看你們已經,眼睛已經……。總是大家要很用心聽進去。」上人語重心長地叮嚀,「望於未來果位,相去尚遠故云遙讚」,這個果位離我們還是很遠、很長。因為現在對這部經,我們聽歸聽,好像還是很生疏。「這部經教我們的,我們到底有落實了沒?做到了沒?因為這樣,雖然是聽了,但是與我們未來所盼望的果位,還有一段的距離。所以這個地方說,「是時諸佛遙共讚言」,我們離佛仍然很遠,但諸佛還是聽到了,所以他們讚歎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聽到《法華經》、受持《法華經》。所以我們還要努力。

「善哉、善哉!善男子!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」善男子:即前提女人修持法華經者,往後得生釋迦牟尼佛,法中得忍根淨。今此藥王菩薩品是佛所說,故云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。

遙遠的諸佛讚歎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法中,我們能夠受釋迦佛的教化。前面的文有提起了,「女人修持《法華經》者,往後得生釋迦牟尼佛法中」。現在大家都在聽《法華經》,在這個時代,男女平等大家共聚,共同一處。以前要聽這部經,就是不行,被男人捧得高高的,不是女人能夠去接觸得到的。過去重男輕女的觀念,所以佛特意說出了「龍女轉身就能夠成佛」那段文,向世間人表達,佛性平等。八歲的女孩子聽聞《法華經》,就能夠轉女成男,轉一個身就成佛了,獻珠供佛;佛接受了,轉身成佛去了。《法華經》要告訴我們人性平等,人人本具佛性。所以我們要自己珍惜自己,不可浪費生命,最近常常說:「要知道,要珍惜我們每一念的時間,好好珍惜生命,感恩、法中得忍根淨」。

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佛所說的,用種種方法、譬喻,藥王菩薩修行是多麼辛苦,在人間要修行要忍耐;盡心虔誠供佛,燒身、燃臂都願意,這就是要說捨身命,不懼怕苦行,他就是勇敢、精進過來。「故云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」,藥王菩薩在這個地方修行,是釋迦佛來說法。佛佛道同,要成佛,就是要經過這部《法華經》,道理了解、清楚,不可忘記鋪路、開道的精神;鋪路、開道了,才有辦法走入這條菩薩道,在人間受盡了一切忍耐,付出,還得要將心開闊、無染著;付出無所求,三輪體空。若離開這個菩薩道,無法成佛。

上人常常讚歎慈濟人,做到了三輪體空,做完了只有感恩。「啊!你做得這麼的辛苦。」「啊!很美滿,感恩喔,讓我們有機會,感恩喔!」大家自力更生,深耕社區,處處在付出,人人就是一直不斷在啟發善念,一邊在付出;付出一分,善念再增長一分,不斷地成就,接近菩薩道。在菩薩道上走,越付出越覺得路愈平、道愈寬,這就是身體力行,心很坦然走過來的路。

 

上人最後叮嚀大家:「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,菩薩道路不難走,只是要忍,忍到沒有忍的感覺,這就是最大的忍。這忍而無忍,就是最大忍。我們慈濟人常常說,吃苦就好像在吃補,同樣的道理。造福就是智慧,做就對了!愛的力量,做就對了,造福的同時就是在成長智慧,請大家要多用心啊!」


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

20200817靜思晨語

 寂靜與忍辱,被寂忍辱衣,入大慈悲室。

忍辱是菩薩淨土,忍諸侮辱恆和顔,安忍者能成佛道。

用心才能夠將法入心,佛法是要用真誠的智慧去了解、用心去體會,不是靠懂文字或者是聰明。要轉識成智。晨間,上人清清喉嚨表示,「現在要說話有一點點困難,請大家要用心啊!」


「寂靜與忍辱,被寂忍辱衣,入大慈悲室」。上人過去開示《無量義經》十多年了,這幾句大家比較熟悉,「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」,也朗朗上口,上人問:「我們是不是有用到呢?」現在再告訴大家,「寂靜與忍辱」。寂靜清澄,就是心很清淨,沒有一點的染著。外面各種境界入我們的心,人間事物不一定都是順意的,我們是不是有辦法堪忍它?接受它呢?

 

心若突然遭遇很不堪忍的時候,還是要提高警覺,回顧佛法如何告訴我們,還是要「被寂忍辱衣」,心要讓它寂靜下來。不堪忍,是心沒辦法寂靜下來。但是事情已然發生,只好用佛法,好像披起一件忍辱衣,讓我們的道心堅固,提起道心,記住我們是修行者,當有事臨頭時,要用得上佛法。心若一轉,沒有什麼做不到的。

 

上人提起很久以前伊朗有一位偉大的母親。她的孩子十七歲時,在外面無辜受到三個年輕人圍毆,孩子就這樣被打死了。這個獨子被打死後,母親可想像的是苦不堪啊!民眾議論紛紛,一個單純的社會怎麼忽然間發生這樣的事情。很多人同情這母親,大家還集了很多錢,支持這母親去告三人。這幾對加害者父母也都很難過,知道殺人者重罪,每天都很驚惶、擔心孩子有朝一日被判重刑,說不定也會絞刑。

後來法院依罪刑,判兩個入獄,一個則被判死刑。執法那一天,被判死刑的孩子在眾人面前,脖子被套上繩子,只要那位受害者母親喊一聲「絞刑」,繩子就會勒緊。但這媽媽衝上了絞刑臺,很憤怒、很生氣,狠很地罵了他,哭訴她自從孩子被殺以後,每天都以淚洗臉,很氣、心很痛。轉過頭來,她突然間對那個孩子摑了一巴掌,接著就將他頸上的繩子鬆開,跟他說:「我失去一個孩子,那個痛。。。已經是很難過,我不希望第二個家庭的父母,尤其是母親,與我有一樣的遭遇,又再失去一個孩子那種的痛。為了你母親的心,所以我原諒你。」臺下一片掌聲,這孩子的父母也衝上臺,將這位媽媽抱著,千感恩、萬感恩她能夠原諒孩子。

大家甚是讚歎這位媽媽很偉大!心念一轉,就讓另一對父母不必受到喪子的傷害,也教育了臺下很多父母要如何教孩子。一些年輕人也覺得很愧疚,為何年輕人會這麼不懂事?為什麼一時的衝動會造成這樣?一大群圍觀的年輕人也感覺到自己要改過自新。不能再有過去不懂事、放蕩的生活,造成社會、家庭不安,尤其是傷害父母的心。年輕人已經看懂父母心了。這一幕,真的是整個社會很大的教育。所以說,忍辱、忍、這是多麼偉大的事。

遇到事情就是要披起寂忍辱衣,就是心一點點的染污都沒有,過去的事讓它過去了,雖然曾經痛苦過,雖然滿腹的忿氣,經過了這場,心念一轉──原諒,受到社會這麼多人的鼓掌,又看到這麼多的年輕人懂得低頭懺悔。這時候心完全乾淨了,一點恨、悲與怨都沒有了,恢復人生。無常的人生總是有一天會發生,快慢而已,所以看開了,就這樣放下了。這不僅僅是披起忍辱衣,已經「入大慈悲室」了,心中如佛了。佛心,就是對眾生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;眾生的差錯都很清楚,因為凡夫滿心都是污濁,容易犯錯,經過這場的洗鍊過後,清楚了。雖然信仰、宗教不同,總是心歸於主。這心一冷靜起來,就有她心中的主;那個心不冷靜的時候,還是忿氣滿滿。所以我們學佛,必定要學在發生事情了,心要很清楚。

記得有一年,有一位老師來到靜思精舍參加教師研習。一天,那位老師突然接到一通電話,告訴她,先生早上散步時,被一位精神病活活打死。上人告訴她:「妳心安靜喔!」她眼睛裡含著淚水,面帶著微笑,安慰上人:「師父,這麼多天,我一直聽這麼多堂的課,心已經有準備了,沒想到這麼快就到。既然到了,我心有準備。」就趕快為她買車票,讓她快回去。

回到台北,上人繼續關心她,「怎麼樣?」她就說:「師父,放心,我選擇原諒。」聽到「原諒」這二字從這位老師口中說出來,上人就放心了。她跟上人說,在殯儀館看到先生很安詳躺在那裡,「我想:人生總是要躺在那個地方,只是快慢而已,而且只是方式不同而已,我現在看他很安詳,我心放下了。對方跟父母都有來,我已經告訴他們,我原諒了。」「但是後面的法律我就不知道了。」她說,就是上法庭她也願意說原諒,至於法官要如何判,那就是他的事情了。「我不會追究,我願意和解原諒。」

 

上人開示:「要原諒人也是一個心念。事情既發生了,要怎麼辦呢?是啊,世間還有法律,法庭會裁判,而我們自己的心原諒了,這叫做『被寂忍辱衣,入大慈悲室』,這叫做佛法。佛法,就是當有什麼事發生時,我們的心的寂靜、忍辱。讀起來很容易讀,但是事情臨頭的時候,是不是做得到?是不是忍辱衣有穿起來嗎?是不是能夠入大慈悲室嗎?這就是修行的功夫。」

「忍辱是菩薩淨土,忍諸侮辱恆和顏」,哪怕是受侮辱,還是和顏悅色;忍諸侮辱,還能夠笑笑不計較,這就是安忍,「安忍者能成佛道」,任人如何侮辱,我們還不會生氣,還和顏悅色,這也是忍辱修行的功夫。就是父母失去孩子,當然是很痛苦;失去至親愛的人,也很痛苦;要如何很平和去原諒人?這是真正的修養,也是真入佛法,那種人生看清楚,不是容易的事,叫做真功夫。

 

亦復不為憍慢嫉諸垢所惱,得菩薩神通、無生法忍。

藥王菩薩辛苦修行,待人處事也難免很多心靈上的艱難。總是抱著不敢輕視你,因為人人將來能夠成佛。人生何必冤冤相報,一一克服了,彼此互相用愛來撫平。人與人之間,憍慢、嫉妒起很多衝突;內心的垢穢,菩薩都已經完全去除了,「不為憍慢嫉妒所惱」,神通廣大,能夠去除這麼多人所不堪忍,而能忍之,且是安忍,完全心安、沒有障礙了,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。

「得菩薩神通」,想通了,精神通達了,沒有再受拖磨,「神」通了,精神理念沒有掛礙了,叫做「無生法忍」。不論是在生活、在氣候、災難,或者是在人與人之間,都是人間的大苦事,能夠忍過去,才是真正的菩薩心。精神理念通了,不受障礙,沒有煩惱,一切通了。

 

「得是忍已,眼根清淨,以是清淨眼根,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。

世間一切諸色相誘因迷惑眼故,為恩愛奴眼不著色,根則清淨。

 

這樣一忍,我們的根都清淨;因為神通了──精神貫通了,只要煩惱、無明消除,沒有什麼骯髒將我們卡住;行菩薩道能夠通到佛的境界,一路就不會受阻礙,因為凡事忍了就過去了,而且忍能夠成就一切的大事業。

「莫忘那一年」,上人重提莫拉克颱風造成很大的損失。為了要趕快幫助災民安頓,從山上遷下平地,為他們建房子;雖然面對風風雨雨,上人心只有一念:「一個人忍,千人受福、萬人受福。」

 

高雄大愛村一千多戶建起來了。「若不是忍過來,那裡的房子無法建起來。」只要很簡單一句,「放棄,我不要做」,就好了;但是,不捨得沒有做,總是忍了一切,能夠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可以有安居的地方。這若想起來,同樣也是一個「忍」字,安住很多,能夠克服很多的困難,成就很大、造福大,安住人心,這豈不就很有價值嗎?人生就是這樣。

所以,「得是忍已,眼根清淨」──都看清楚了,眼通了,「看開了,不要煩惱啦!我們就讓它過去了。」看開就是眼通了;看法偏差,煩惱就很多。「世間一切諸色相誘因迷惑眼故」,就是因為世間很多迷惑、無明,讓我們看不開,有形形色色來誘引我們,所以一時的迷惑,看不開,造罪的人就是這樣。年輕人總是有爭執,為色爭風吃醋,很多案件都是這樣發生。

這段文提到女人,「諸色相誘因迷惑眼故」,叫做「恩愛奴」。我們看不開這個色塵、情,所以人人都是「為恩愛奴」。卿卿我我,放不下,當奴才了,心受這個恩愛驅使著。若「眼不著色,根則清淨」。很多錯綜複雜的個案,包括去誘拐有夫之婦、有婦之夫,造成家庭、造成社會、人倫問題等等。顛倒人生,受盡了很多的罪業。我們的眼睛不要被這個色塵誘引去,叫做「眼不著色」。不要執著「我愛這個,我愛那個」,根就清淨了。眼根是你自己看東西時的起心動念,在那個地方造作很多禍端,所以我們要很注意。


「以是清淨眼根,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」;七百萬者,即是表對七支功德。二千億者,即是表顯真俗二諦。
只要我們好好修根、塵的行,眼根清淨,看開了,就有辦法看這麼多的佛。若《法華經》通達了、了解了,就能夠見那麼多佛了。所以,「七百萬者,即是表對七支功德」。七支,「三十七助道品」中之七菩提分。「三十七助道品」都會背了,也拿來作歌唸了,大家要好好用心再回顧讀過的。

*眼根淨故,一切七支空有之境,以蘊空智悉見諸相無非是佛。

七支若空,就是我們修在口四、身三,這樣叫做「七支」。口有妄言、惡口、兩舌、綺語,身有殺、盜、淫。這都是惡的東西。加上貪、瞋、癡,就是十惡。我們若反十惡成為十善;心一念善,能夠做多少的好事啊!心的瞋將它放開了,豈不就能夠忍耐很多事、成就很多的福業呢?癡就是想不開,擔憂很多。只要你看開了,還有什麼事情可擔憂呢?

 

口,若反四惡成為四善;身,反三惡為三善。用戒律來拘束我們的身,所做的一切就是造福人群。身就有三善業,口也有四善,包括了素食,也是善之一。所以好好去用心,這個七支當中的法很多。

 

「以蘊空智」。蘊就是「集」;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我們不要去執著這五蘊,「五蘊皆空」,空掉了,轉識成智。你認識的人、事、物,會計較,這都是用知識去計較;轉過來用智慧,一切皆空,沒有什麼可計較。自然法則就是空。

「悉見諸相無非是佛」。這些相無不都是法、是道場,就是要讓我們修行成佛的境界。人生世間紛紛擾擾,我們將它當成道場,就是我們成佛的道場。所以說起來,我們能夠見這麼多的佛。一理若通,萬理就徹了,眼界看開了,神就通了,自然我們的精神理念就開了,就通徹、沒有障礙了。哪有什麼色相可障礙我們?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集來煩惱重重;若將它解開,智慧成長了,無不都是人人本具佛性,通達無礙。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!

20200817志工早會:人生的價值

 今天是花蓮慈濟醫院34週年慶。上人說,「恆持一念,平等守護生命」,「時間無不時刻在警告跟警惕著自己,尤其突然對老很有感覺了,不管身內外環境,再也等不及了,所以不能等。」上人提醒人人珍惜時光,一秒鐘一輩子。佛經常有「百千萬劫」的說法,上人解釋,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,每一天要過的是八萬六千四百秒關,關關過得去,才有現在。累積的每一秒,也已經是恆河沙數,「好好把握,就是你的永恆。」

 

在建院之前,慈濟就已經於仁愛街,慈師父俗家母親提供的店面,展開了15年義診,一週兩次,上人感恩那時候四位醫師的幫忙,分別是兩位張醫師父子,還有周醫師、朱醫師。當時來看病的多是孤老無依者,加上窮、殘疾,小病變大病。一家之主病了,孩子又多,常會把家都拖垮。

 

當義診看到的病人越多,上人愈感覺東部醫療的匱乏,尤其遇重症患者,都得送往台北治療,慈濟提供補助,至於選擇哪家大醫院則由家屬決定,上人思考的是,慈濟提供援助,原意是讓病患健康,但若萬一無法治療,怕家人會不會埋怨,本著相信,「先生緣,主人福」,就讓家屬選擇有信心的地方,將病患送到具規模的大醫院,像台大,榮總,接受最好的治療。

 

只是,病患送到台北,換家屬要去照顧很不方便,家裡六七個孩子的,更是難。看到花蓮欠醫欠藥、病人的無奈,上人開始醞釀著在花蓮蓋醫院的念頭。「感恩那時候非常支持建院,且很投入的名建築師高而潘先生、國泰醫院黃副院長、慈濟醫院第一任院長杜詩綿院長,曾文賓院長,台大時任院長楊思標等人。每次在台北開建築會議,他們只要一下班,即投入開會,討論建築藍圖。所以,現在慈濟醫院每個角落,都有他們愛的能量。」

 

上人回憶,當時候第一期預算是蓋250張床,但他堅持醫院大廳一定要有500人以上的規模,所以到現在,就是醫院已經有千多床了,還可以有活動空間。「這就是一念心,一動,就是醫療34週年。醫院歸劃六、七年,才蓋好。很不自量力,但也克服很多困難,現在慈濟醫療可以站上國際,做到亞洲第一,很安慰!很多國際的人士都來參觀。我們的醫師有愛心,醫療技術好,更重要的是醫療人文,很溫和,醫療氣氛很祥和。」

 

上人也提起供應室林智慧阿姨等最早來報到的,當時還沒有宿舍,大家住在精舍,一路克難走過來;醫生也一樣,像陳英和醫師,是第一個報到的,開刀房的儀器都由他親自安裝。「第一代的創始人,都是一步一腳印,事事都自己動手完成。」上人勉勵大家「莫忘那一年、那一人。」

 

看著一幕幕當年那些人跟最近他們的影像,上人嘆,「時間在過,人被分秒帶著過,從中年進入老年了,時間帶走一切。」

 

週年慶當天,也有跨國的病患見證,像寮國送回來的重症病患,經過治療,也恢復少女應有的活潑;罹患鼻咽癌的少婦也康復出院了,國際間的疑難雜症,一一治癒,為病患再造成命,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、守護愛。像當年的連體嬰,上人回憶那畫面,當年下飛機時還得要媽媽雙手抱兩個;分割後,回程時,父母則可一人抱一個了。今也看到兩位漂亮的雙胞胎,亭亭玉立,準備考大學了。上人說,「看到這樣,會很歡喜,這就是價值,總是在你開始想做,未來結果如預期,想要做的又做到了,也看到了,這就是生命的價值。」

 

上人也提到最近和海內外志工視訊連線,也有很多感人事蹟。像印尼曾經於2018年發生地震,慈濟人啟動救災,準備蓋3000戶大愛村,現在已經完成兩千多戶在巴路大愛村。就像當年在八八水災後,上人決定在高雄、屏東蓋三個大愛村兩千多戶一樣。雖然碰到很多考驗,就是一個「忍」字,房子蓋起來了,讓多少人快速安居樂業!印尼也一樣,十幾二十年來,經上人的勉勵,他們總是哪裡有災,救急以外,也會展開中長期救濟。

 

上人說,印尼慈濟人救災的力量比我們大,他們跟政府簽約,需要空中運輸,政府就動用軍機;要到外島救援,即提供水運的船。他們有很大的實業家,都是慈濟人,要動員物力人力都很快速。上人也提到印尼慈濟醫院也已開始招募醫生護士,原本擬定的醫療人文培訓,因疫情延宕了。上人跟他們說,「你要用『慈濟』這二字,人文一定要夠。」

 

「有人說,台灣不救。其實每個國家都是就地取材,付出還是以慈濟為名。」上人有感而發,「我的相片,捧到那裡,就跟大家解釋慈濟的開頭是這樣的;他們不居功,以慈濟精神付出無所求,還感恩慈濟給他們精神力量。很了不起!」

 

像澳洲也是一樣。那裡的森林大火一路延燒好幾個州,慈濟人除了發放,還提供兩台最新最好的消防車,水容量特別大,裡面的儀器也很先進;慈濟人也安撫民眾,大家很感動,一張信的感恩,也沒有讓他忘記慈濟因緣如何開始的。

 

今天是花蓮慈濟醫院34週年。上人回憶啟用那一天,也是靜思堂動土時,「慈濟人總是日日是好日子,沒有特別挑日子,就選一天,大家有空,來為它祝福。」上人也特別感恩慈濟人點滴累積,醫院蓋好,又投入醫療志工行列,當醫病的橋樑。尤其疫情期間,一度志工不能到醫院服務,醫護同仁馬上感受其中壓力。過去總是有師姑師伯,可以隨時幫忙做要做的事,或安撫病患、家屬,但現在都要自己來,要做的變很多,沒有了志工,頓感覺很不習慣。上人跟志工說,「沒有你不行,你們做出了價值,方向對,做就對了,還要堅持做。」

 

慈濟醫院也有很多優良員工,獲得很多大獎,上人讚嘆及勉勵大家:「這都是真誠的服務及那一分愛。尊重自己的生命,發揮拔除病苦的良能,醫護的使命,救人目的,達到目的,最歡喜,也是人生的價值。」



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

20200816 靜思晨語

 

阿難聞如來所說,總持一切法,皆能憶持一切善,而心不放逸,
亦不敢憍慢於眾,故名心無憍慢。

用心,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。阿難隨在佛陀身邊,盡心力聽佛法,句句用心聽,銘刻心版。佛陀入滅了,僧眾請阿難重覆佛陀所說一切,大家用心編輯阿難所說的;佛法輾轉相傳,也要感恩古代的高僧大德,用心聽法、傳法,編寫、結集;一次再一次,從梵文譯為中文等等,工程是浩大,今天才能夠有很豐富的書在我們的手中可讀。但是我們若沒有用心,儘管這些經書這樣昌盛,也無心去將它抽出;就是抽出來,又無心去看,看了又不用心去理解,也都無益啊!

 

儘管經典說:「你若讀誦這部經,比什麼功德都大。」這是你讀誦後、有受持、身體力行,在人群中付出,才是真實法。真正的法在我們的心中,就是完全都沒有接觸到《法華經》的人,他所做的一切也可以貼近經文道理。佛說道理就是要給人應用,人有用到,這才是真正持經。「經,在他的路上,路這樣走過來。最重要的是源頭的法一路走要一直鋪,鋪到最終在人群,人能夠踏著這樣的路走進來這個道。」

上人提到與大陸雲南昆明慈濟人視訊連線,委員報告如何關懷貧窮苦難人;苦難人接受到慈濟人的疼愛,受到感動了,翻轉人生,現在也能夠去做環保,也能夠去用竹筒點滴累積,還說:「盡一分的心力,也要做一分的功德。」

 

其中有一個個案,肝病很嚴重,醫生告訴她:「妳這種病,營養不夠,需要吸收蛋白質。」為了補充蛋白質,有人就告訴她,自己養活的蟲,每天活生生地要吃二十幾條的蟲。但病情也沒有比較好。慈濟人接到這個個案,看到她真的病很重,肚子也已經大起來了,用愛不斷膚慰她。除了物資的幫助,輕言柔語去輔導她,慢慢地,她心開意解了,也提起精神,慢慢走出去做環保,看起人來好很多了。我們的菩薩就輔導她:「不可吃這些東西,要素食了。」她怕素食沒有營養,我們就送給她東西,希望她能夠轉葷為素,所以她也開始素食了,且身體慢慢恢復。現在做環保,一大早出門,也是同樣晚上才回家,昨天也跟上人分享。

還有一位老婆婆說:「我與師父同樣年紀。」也來現身說法。她不識字,但是志工陪伴她,輔導她,她現在還是同樣薰法,上人很有智慧,句句經文的含義她都落實在生活,做環保做到感動孩子、孫子,全家人都帶出來。

 

上人欣慰表示,慈濟人雖然離這麼遠,越過海峽,透過視訊連線也可聞法,每天沒有漏失掉,在雲南昆明那個地方,每天早上,差不多八十人以上聚集一堂,一大早來禮佛、聽經,接著大家分享,再用個早餐,上班的人上班,帶孫子的人去帶孫子,回去了。幾年來如一日沒有停歇。

「阿難聞如來所說,總持一切法」,這就像佛陀向阿難說話,要阿難勤精進,要總持一切法,法就入心來,不可漏掉了,「皆能憶持一切善,而心不放逸」。一切法當中都含藏著一切善,所以我們要憶持,還要傳法。我們的法還是不斷在累積,藏在我們的記憶中,不斷去弘法;就像昨天所說的井水掘出泉了,要不斷將井水汲起來,一直供應給大家,我們才能保持著這井水。同樣的道理,佛法我們就是不斷聽,放在心中,見聞一切歸納在佛法中;不斷用聞法的法寶與大家來分享,讓聽的人如獲大寶,能夠讓它也源源不失。

 

我們總持一切法,法入心了,不斷付出,自己也要守規矩、不放逸,不可放縱。過去我們不懂法,像許多翻轉人生的故事一樣,說不定我們很放縱,浪費時間、空過時日、吃喝玩樂、無所事事;現在聽法之後,人生一變,是人中之寶,與人在一起就能夠去幫助人,用愛心、用耐心不斷去付出;將那些過去心有所欠缺、心有偏向、生活貧窮,有很多很多苦的,讓他聽法之後,也能內心豐富。

只要我們心不放逸,殷勤在人間,幫助人也沒有放逸,有心就沒有困難;想辦法,還是一樣可以幫助他,開啟他的心門。這就是我們聽法、持經的一切功德。所以《法華經》是總持一切法,行一切善,持經功德就是「皆能憶持一切善,而心不放逸」。經、法之中讓我們有很多方法,能夠得到沒有欠缺的智慧、沒有欠缺的力量,這是在這部經能夠給我們的信心。

儘管我們經與法都懂很多,但是要時時提起警惕,「亦不敢憍慢於眾」。不可認為:我已經懂很多了,我會說很多了,說起法來也是滔滔不絕,能夠說得很好,這樣就憍慢了。我們若有這樣的放縱、憍慢,法在我們的心只是助長我們的無明、驕傲,這樣法在心中就無功德了,反過來增長傲慢、驕傲,這樣這部經對你也無所用,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已。

阿難就這樣說:「亦不敢憍慢於眾,故名心無憍慢」。阿難聽佛陀所說法,他雖然總持一切法,但是他還是很緊密地記憶著,一句都不敢漏掉,不敢放逸,也不敢驕慢,這是阿難的品德。在佛的身邊,聽佛的法很具足,他自己也是很謹慎,持一切善而不放逸,於眾中不敢驕傲,還是謙卑、和氣與人相處。《法華經》與人間是這麼地會合,我們要多用心啊!

 

阿彌陀佛、大菩薩眾,圍繞住處,生蓮華中,寶座之上,不復為貪欲所惱,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,

前面提到,持《法華經》等,將來也能夠轉女成男,意思就是心要開闊起來,要精進、要認真,持這部經,心一清淨,將來也能夠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去,遠離不端心態──無明、貪、瞋、癡、驕傲等。化生的那個地方,圍繞住處都是菩薩。菩薩都是蓮花化生,「生蓮花中」,化生在那個寶臺,身心清淨,遠離了貪、瞋、癡,「不復為貪欲所惱,亦復不為瞋恚愚癡所惱」。

 

亦復不為憍慢嫉妬諸垢所惱,得菩薩神通、無生法忍。

有憍慢心,則生輕慢憍恣,輕視不如己者。有嫉妒心,容不得他比我美好,則生妒名下婢妾、垢污自心。
不驕慢,沒有嫉妒的心,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功的地方。人幾輩子一直熏習來很多無明;若有所成就,驕慢心就會起來,這就是一大病,隨著貪、瞋、癡一起;瞋一起,更是驕慢在作祟,癡也是在驕慢中。無明就是從驕慢起,所以這就是隨煩惱。「有憍慢心,則生輕慢憍恣,輕視不如己者」,有一點點學問,就輕慢、憍姿,不可一世,輕視別人不如我們自己,覺得我學問比你還高;「有嫉妒心,容不得他比我美好」,不能堪忍別人被讚嘆,就起了毀謗。「則生妒名下婢妾」;以前的人妾娶多,妻妾彼此怨妒、彼此鬥爭,很苦啊!「垢污自心」,看別人好,污染自己的心,起嫉妒。

今因持此《法華經》故,明諦理、定方向、心向善,得心諸煩惱垢病自除,不被所惱。

明白了道理了,「定方向、心向善」,一心一志,向著真理、諦理,再也沒有散亂、再也沒有驕傲,「得心諸煩惱垢病自除,不被所惱」。自己沒有煩惱,也不會帶起他人對我們起煩惱。總而言之,煩惱彼此去除,豈不是很輕安呢?

「得菩薩神通、無生法忍」;此明菩薩悟得心通淨明,得神通證無生法忍,起欣樂心,安忍不退。

心沒有煩惱、無明,自然我們發心入人群,去廣度眾生,成為覺有情,那就是得菩薩了,所以菩薩他就有神通,「此明菩薩悟得心通淨明」。過去我們都讓無明、煩惱將我們阻塞著;就像一條溝被塞住了,水不通,自然骯髒就囤積在那裡。「菩薩悟得」,了解這個道理,「心通淨明」,就像水讓它能通、讓它能流了。

「得神通,證無生法忍」。我們的精神通達了,不再有煩惱來傷神,或者是來傷心;心通意解了,「心通淨明,證無生法忍」。一切想通了,哪有什麼人生的苦呢?沒有什麼苦可說「要忍」。不用忍,不忍自通,因為沒有什麼煩惱在我們的心裡,叫做「無生法忍」。心中有法,得到法的快樂,想得通,沒有煩惱囤積,時時就是法喜充滿,「起欣樂心」。

人生任何事會合到法來,想通了,瞭解人生什麼才是我們真正要的,三餐吃得飽,冬天能夠保暖,足夠就好了;有房子可遮,有土地可安住,這樣就滿足了,人生豈還有什麼可貪、可求呢?還有什麼需要我們去爭的呢?

我們若懂法,瞭解人人都會成佛,「我尊重你,我感恩你喔!」這就是快樂的人生,欣樂心,天天都很歡喜。看人,欣賞他的優點、才華,讚嘆,會很快樂;也會讓別人讚歎我們。「起欣樂心,安忍不退」,安住我們的心,天天能夠保持沒有得失心,尊重心、愛心,每天都很歡喜,沒有什麼可計較的。

因不著故,住於靜思惟定中,發得自在神通力,由之能安忍故,了生法空,得無生忍。
我們的心無所住,「住於靜思惟定中」。心靜下來,好好地想佛陀是如何教育我們待人接物,與人相處能得皆大歡喜,心沒有雜念,這叫做「靜思惟定」。心定下來,不可朝三暮四。不是在那裡打坐才叫做坐禪。做事情也是在生活禪中,專心在那個地方,靜思惟。

上人提起看到一個影片,一隻猴子在山裡,東奔西跑,跳來跳去,東張西望,沒辦法有一時能定下來,突然一塊木頭,本來中間就蛀了一個洞,猴子在那裡跳啊跳,不小心就跳進那洞中,無法起來;在那裡,還是東張西望,手一會兒要拉這,又拉那;有時候拉來要吃,有時候在急,就是爬不起來。但是牠沒有一時半刻停歇下來,身體被拘束在那裡,不斷掙扎,轉來轉去、手撥來撥去。時間過了很久,後來來了一隻狗,繞在牠身邊看著牠,好像在想辦法,要如何救牠?忽然間這隻狗用力撞牠一下,這隻猴子突然間跳起來,就這樣脫離了那個木材的孔洞。

 

狗救猴子,猴子一跳起來,回一個頭,就這樣跑遠了,又跑回來,又跑很遠、爬上樹去了。那隻狗則悠哉、悠哉,慢慢地走,若無其事。上人說,「看到這幕,會覺得眾生界不同的形態,卻也是有牠落難的時候,也有那種盼望、著急,掙扎,『什麼人來救我?』而也有這樣很穩定的狗,這樣走過來,想辦法,撞一下,瞬間讓這隻猴子突然間跳起來。畜生界有困難了,不同類的動物如何去救牠。救猴子的狗若無其事;眾生界雖有不同形態和境界,能夠這樣真的是很不簡單。」


前面在說的是人生,有這樣幫助人的菩薩,苦難人轉一個人生,也成為要學做菩薩的人。我們能夠見聞佛法,當然也要想方法如何自救,如何學菩薩法,入人群去救人,也是不離開「靜思惟定」,「發得自在神通力,由之能安忍故」。靜思惟,自然就有辦法啟發我們得自在神通力,「由之能安忍故」,這就是功夫。想通了、了解了,就沒有事情會擾亂我們的心,心就安然自在,這就是法。法空掉一切,沒有煩惱來擾亂我們的心,所以「了生法空得無生忍」。

得菩薩,明證得諦理覺有情者。其心靜寂清澄,根淨無染,得無生法忍,故能見若干諸如來。

得菩薩來證明這個道理,覺有情就是「其心靜寂清澄,根淨無染」。我們的心寂靜清澄了,我們的五根、五塵也互不相關,不相染污,「得無生法忍」。我們就不會看到東西就起貪心,不會聽到聲音就起煩惱心。根與塵隔開,就沒有什麼來染著我們,自然就「無生法忍」,就不會生起了種種的煩惱。

「故能見若干諸如來」。若這樣,我們的心能夠見佛了──見自己的心佛。人人將來皆得成佛,不敢輕視,時時看人都皆得歡喜。《法華經》能夠通達了,我們見人,人人就是佛,人人就是要好好修行,不是說:「我有佛性,我也會成佛。」只是這樣念,不會成。儘管我們有成佛的本性,與佛同等,但是我們經過了凡夫污染,溝渠還未通,還塞住,骯髒還是一大堆,水又是濁的,我們哪有辦法清水通達呢?還是要將心的污垢清乾淨,水才會流通,污濁的水也流通過去了,來的是清淨水,這樣我們就是通達。所以各位菩薩,愛心是最好的「通達劑」。用心,用心才是我們能夠得佛、見佛的心,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