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

福德智慧 悲智雙運

「10月1日,上人提到教育是人間的希望,
但教育最重要的,就是從生活教育、人品道德,
上人說:「知識假如失調,脫離道德軌道,那也是很危險,
所以教育的方向,毫釐都不能偏差。」
近日中國大陸高中引進臺灣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」,孔子的《四書》,
上人欣慰品德教育受到重視。
「孔夫子的教育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,教育每一個人品德,
同時還會提醒人人的行為。就如早上晨語提起:『君子慎其獨』,
人人假如對自己的行為都很謹慎,這種的教育才成功。」

上人憶述二十多年前,「靜思語」被尤振卿老師運用在校園,
當年放牛班的孩子很難教,
可是老師把靜思語帶入校園,每天一句話,
用方法把『靜思語』一點一滴給學生;
「就如小草得到露水一樣,滋養小草,
每一株小草都開始吸收到雨露,
小草一轉變,現在都成為大樹。」
當時臺灣社會正流行電動玩具,
一位孩子背起書包要往電動玩具店衝去;
一腳踏進去,一腳還沒有進去,腦海中一閃,
老師說:『壞人不能多你一個,好事不能少你一個。』
就這樣,他趕快把踏出去的那一腳縮回來。
轉個身,趕快跑回家,看到弟弟也回來了,
跟弟弟說:『書包放了,我們自己的房間收拾一下!』」
上人描述這個孩子,現在已經當兵退伍,
投入在企業界裡,也是備受肯定的高級主管。
尤老師當年積極帶動靜思語教學,每次上人行腳到屏東,
都會呈上孩子給師公的悄悄話。

美國慈濟志工也一樣在貧窮社區學校推動「靜思語」和品德教育,
改善了這些貧困孩子的未來。
他們在舊金山貧窮率、犯罪率最高的獵人角學區推展「幸福校園」計畫;
慈濟人每星期二、四、五都會到學校做關懷,
同時也會跟孩子聊天;有孩子竟然說:『將來長大我想要當匪徒!』
慈濟人一聽嚇了一跳,開始用心思考要如何教導他,
把惡念一步步刪除掉,讓他建立一念念的善心。
上人欣慰孩子們最後有了轉變,
「孩子有人發願將來當律師保護好人,有人要當老師教育好學生,
有的要當醫生將來可以救人等等。
好的志願、對人群有幫助、利益眾生的心念,也一直浮上來,
惡念慢慢沉沒消除掉。」
慈濟人也帶孩子去寺廟講佛教的故事,
提起鑑真和尚利益眾生傳法的故事,啟動孩子發心立願,
孩子也一起演繹〈東渡〉,
上人欣慰表示:
「一點一滴地灌溉,小小一粒種子讓它發芽成長,
只要有心付出就不難。」

今年一位美國教育部資深顧問巴德佑博士(Dr. Kenneth Bedell)
特別邀請慈濟人參加8月26日到白宮參加一個研討會;
因為他發現慈濟『幸福校園』的規畫,如何先用愛心、慈悲來轉動教育。
上人慈示:「佛陀說『悲智雙運』,先要用『慈悲』,後用『智慧』,
所以才會說『悲智』,『福慧』;
『福』就是『慈悲』,『慧』就是『智慧』,
所以一定是造福在前頭,智慧在後面,
這樣的平行,像一個人兩隻腳,
以『智慧,福德不斷地付出。
路雖然是很遙遠,只要有起步,就不怕路走不到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