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

佛陀智慧光耀人間,慈悲胸懷廣被天下

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主題:
「世界和諧,眾緣和合」。

上人今天為眾開示佛陀成佛因緣。
兩千多年前,佛陀示現在人間。
佛陀出家前,是生長在印度王宮的西達多太子。
和一般人一樣,
他也是從一對父母愛的結合而生來人間的。
他同樣要在人與人之間的環境中成長,
父母安排有智慧者教導他,讓他學習。
只是,雖然在王宮中享受榮華富貴,
小小年紀的王子就可以看出人類的不平等。
他看到在王宮裡,有人享受榮華富貴,
也有人要侍候主人;
同時也有奴僕和大臣的分別。
踏出王宮,他看到更多的不平等。

從富貴王宮看到真實人生百態,
西達多太子心裡有疑問,於是去尋找答案。
後來他理解到:世間那麼多的苦難,
莫不是要啟發人們見苦知福,惜福、造福。

當時印度的宗教信仰複雜。
佛陀證悟之後,
為大家理出一條正確的人生方向。
他教導大家從迷茫人生中如何去尋找答案;
告訴人們,找答案,要身體力行去體悟生老病死。
讓人們瞭解生命的起源,還有成長過程中所造的業;
多少人因迷茫造業,因此造成個人和家庭的許多問題。

他觀機逗教,教導弟子如何掃除無明,
一一解開人們心中迷惑。
教育人人要無我,修行方向就是: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佛陀開了許多法門,教導人們如何調服一念心;
如何把惡念、雜念掃除。

「一念心調服就好了嗎?」上人問
「不!」上人說:「你還要眾善奉行。」
「你不入人群,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把這一念心修好。」

隔絕外境,沒有和外境互動,心或許可以很平靜。
一旦有外境動一下,心裡就會起漣漪。
心靈平靜的水,經不起一粒小石子,表示修行功夫還不夠。
上人說:「混雜動盪社會裡,心能平靜,才是靜寂清澄。」

「在五濁惡世,
我們的心要鍛鍊到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,
而且還能像蓮花開花、結果。
心開意解,善的果實就長出來了。」

上人強調:發心容易,恆心難。
佛法要親身體悟, 要身體力行,
付出無所求,不被名利污染心靈。
「平靜心靈來自付出不求回報;
更上一層的心靈境界是,
不只不求回報,付出還要心存感恩。」

今因眾緣和合,各國佛教菁英匯聚一堂,
關懷佛法在人間,為人類的和諧一齊努力。
慈濟人也在板橋靜思堂以至誠的心迎接來賓。
大家雖工作辛苦,但又歡喜感恩。
上人說:「這就是付出無所求,又有感恩心。」
上人對佛教界此一大盛會圓滿舉行欣喜讚嘆:
「佛陀智慧光耀人間,慈悲胸懷廣被天下。」

感恩上人的慈悲和智慧引導;
讓我們貼近佛陀本懷。
當以「佛心為己心,以師志為己志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