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

20200630 靜思晨語


於法無染曰精 念念趣求曰進 勤修善法無懈 利樂一切不怠

 
上人叮嚀大家要用心,因為一念偏差萬里錯,所以心要在正念中,人人要照顧好自己的本心、本分。難得人身、佛法難聞,今皆已得,佛陀說,成佛唯有在人間,天堂太快樂,不曉得人間的疾苦,無法可修;而菩薩緣苦眾生,看到苦難且體會苦難,才能啟動救濟,所以叫做覺有情。

上人警惕人人,「凡夫時常糊里糊塗,明明早上才聞法,聽完後開始面對今天的生活,很快就回到凡夫之道,早上所聽到的聖人之道已不記得了。」凡夫紛紛擾擾,人與人互相計較,自己本來就有不好的習氣,雖聞法不斷,也在薰陶,但是香味一陣,聞到了香,卻欠缺思考如何將這香往內吸收。不像菩薩發心供佛,服諸香,還要灌香油,以清淨心、無染著、單純的心供養。

凡夫面對凡夫,總有人我是非。兩人有爭端,我來做裁判,說他對、你錯,讓人不服氣,換我與你爭對錯和不服氣,惹來怨與恨;三人成「众」(眾),變成了三角糾紛,上人嘆道:「每天面對人,是不是苦呢?」

佛陀看眾生還在迷中,唯我獨醒,所以要點醒人人。但凡夫對自己的錯誤不自知,迷亂的人生,說起道理又好像條條有理,但與自己有關係的,總覺得「我對」,要爭到底。靜靜的思考這三角關係,是兩人在爭,我是公親,要站在哪一方才是公道?對他說對,對你說不對,你會對我不諒解,到底要如何做?這要靠「心寬念純」,不站邊說話。

如果一方不瞭解,要好好分析給他聽,「你雖然也有道理,但哪句話差那麼一點,思考如果有一點點的偏,言詞就會錯。」所以我們平常要調心會理──心要調好才能與道理會合,這樣則事事皆圓。如果還是說不平、不圓,我們先冷靜下來,用時間讓對方了解,公親所做是正的,心不服的人最後也會服氣。就因為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我們是公親,應該釐清道理,心無染著,清楚對錯,但不要將是非放在心裡,否則,心有一點的汙染就會偏了,分析有一點的偏差,就會讓人不服,若是這樣,我們也要認錯。一念的偏差,如果能夠糾正過來,就會心無染著。

上人說,自己的眼睛看人不是很清楚,但心裡很明白,這是真實的人、真實的物;也可透過聽的,知道對方是張三還是李四、他原來的習氣、態度、想法,所以說,「只要我們的心清楚,雖然肉眼看外境有點模糊,但心眼還是可清楚明白的,怕的是我們的心眼被汙染。」

這就是法、是真諦道理,只是我們看不到,要靠我們用心腦去思考、過去歷練過來的、在記憶中某個人的習氣,我們應該很清楚:哪個人說話單純、哪個人過去的習氣儘管想改,還是帶著那分的染著,還沒完全去除。不斷染著得很深,現在他知道要改過,我們要給他時間。但改的這段時間,他心深處還有不願意改的,所以說話的時候,會帶著過去的習氣,需要大家來成就他,讓他的心去適應周圍的環境,讓他的舊習慢慢消退。

「法無染,我們自己要先無染。如果自己還是染著很深,就會去看別人的汙染未除;自己的習氣不除,光看他人是否有改,而忘記自己要改。這就是在『众』中,人高高在上地看眼前二人,永遠都無法成佛。」

一念偏差,雜念一起,行動就會偏錯、造因。我們今生得以為人,是過去有造福,所以要感恩過去在六道中有做「人」的因。來到人道,應該要有人道精神,不然光是有人道之「名」,而無人道之「質」,那就很可惜。導師說「人格成,佛格則成」,這就是人間佛法,我們要學做人,要有人道的品質,待人接物、舉手投足要有禮貌。

有些人說話粗聲粗氣,不對還不承認,還辯說自己的口氣就是這樣、是習慣。上人警惕大家:「不是這樣你就是對的,因為別人聽起來就不對,不對就是不對!不可以自己找理由以為是對的,如果是這樣,我們絕對無法修行。要清楚如何做人,將心的汙染清除,才能將佛法入心來,才會進步。要不然,法入了心也一樣會被汙染所遮蓋,無法發揮聞法後,提升人道品質的功能。」

上人提醒大家聞法要用心,晨語開示都是經、法的精粹,「於法無染曰精」。只要有一點的汙染,法就無法淨化我們的心。要如何法入心,淨化自己的心?我們的周圍都是法,如果不取用,就是無法度。既然要學佛,「念念趣求曰進 」,心心念念要往正確的方向,用清淨心去求佛法,「勤修善法無懈」,心心念念都是善法,「我們要有修為,所說句句都是修行過的每一句話,對人才有用,要不然道理說一堆,也對人無法有作用。」

菩薩要入人群度化,說法去度化,我們要用無私真誠的愛,如大人愛小孩一樣,疼惜眾生。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句話無不都是利樂一切,讓對方轉苦為樂,說道理幫他解憂、消除煩惱的壓迫,所以我們要「利樂一切不怠」。佛陀教育我們,我們能夠接受教育,身體力行,教人的人會很歡喜的,也是回向佛,也叫做供養佛。

一樣的,上人最近與弟子視訊,感覺每天都很歡喜,「因為如是說,如是法,如是教,弟子也如是受,且所做的都是對的」,尤其面對這波疫情,全球都驚惶,慈濟人做到了安住人心且及時付出給需要的人,讓師父很歡喜,這就是他們做後的回向,也讓師父讚嘆,這就是法在人間,是人為的道理。上人說:「人間法比佛法還多,一點佛法可讓我們有萬法應用。」

於日月淨明德佛前,以天寶衣而自纏身,灌諸香油,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,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。
於日月淨明德佛前,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接受法,到外廣度眾生,所做的一切回來分享,佛陀讚歎,表示已供養。但自己覺得還不夠,還要用身體來供養。

其中諸佛同時讚言:善哉、善哉!善男子!是真精進,是名真法供養如來。
光所照處,諸佛同讚。善哉下,乃八十億恒沙諸佛之語也。
善男子!是真精進:若以事供未足為難。以然身供,真精進也。
是名真法供養如來:捨身命財,如法行施。
若不了之五陰本空,四大非有,云何能捨。見法空故,名為法施。施合真空,是故名為真法供養。
上人請大家回憶,道場裡面諸佛已經在樹下寶座上,大家見證了菩薩的虔誠供養,同讚嘆說:「善哉,善哉!善男子,是真精進的人,是明真法的供養。」菩薩所作及供養,堪得受讚歎,所以重複說:「善哉,善哉」。「光所照處」,因為很虔誠,三昧火的燦爛讓他發光。就像晚會生一堆火,周圍就有光,照人的臉,助顯那地方的氣氛,大家在那裡娛樂、歡喜。

菩薩在定中,心沒有染穢、乾淨得發光發亮,受諸佛讚歎,「善哉下,乃八十億恆河沙諸佛之語也」。諸佛同時發聲,應該是說天地都響應,表示道理對了,「善男子!是真精進」。「若以事供未足為難」,光只是說,說很多「我做很多」,這樣沒有困難;「以然身供,真精進也」,真正身體力行,做到名副其實,從心做,不是要做出來炫耀的,就是合道理,才是真精進,才讓人佩服、讚歎,這才名真法供養如來──捨身命財,如法行施。所擁有的身外的東西,一切都供養出去了,連這個身體也要將它供養,法施就是去說法;行施則是身體力行,在法中精進,不惜生命、身體,為眾生付出,效勞於佛陀,就是如法行施。

上人說,自己二天前開會時就說了:「我重德,才華雖然很重要,但是品德我更加重視。」「若以事供未足為難」, 以做事供養還沒什麼,就像有人很會說話,聽完雖然很感動,但是做人的品行有到位嗎?這是一個大問題。

「若不了之五陰本空,四大非有,云何能捨」若不了之五陰本空,還執著在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那還不算是在「三昧火」,心還不算乾淨。這個身體本不真,它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會合。但人不瞭解四大非有,云何能捨。我們若能瞭解四大假合,就知道這身體是污濁的。就像一則新聞,說一位俄羅斯年輕少女已經超過十四年沒有沐浴了,頭髮都結成鐵絲般,只因為母親擔心她出外去會被人污染,都沒讓她出門,所以她跟著母親一起睡、一起吃,全身都是油垢。

身體是四大假合,心念,還有意念的指揮,也是五蘊會合,所以假稱有身體。五蘊若空了,哪有這個身體呢?菩薩就是看開了這個身體的來處,用真誠的心來供養,「見法空故,名為法施。施合真空」。布施出去,三輪體空(沒有布施的量、也不知道我是能布施的人,而他是接受我布施)。

慈濟人付出無所求,還要說「感恩」;做得很辛苦,還說「幸福、美滿」,工作完成了,法在其中,歡喜啦!這就是「法施」。做出去的與發心會合起來,卻沒有放在心中,叫做「真空」。否則計算一輩子搬了多少東西、幾多斤兩、做多少事情,斤斤兩兩的計算,這會執著;心中計算,煩惱就很多。

我們時日在過,工作做完後,心無掛礙,還感恩我有這能力,歡喜、感恩,就是「施合真空」,「是故名為真法供養」。就像一群慈濟菩薩回來精舍幫忙清掃,環境一塵不染,他們也就歡喜回去了,這也是真法。

真法供養者,菩薩內運智觀,觀此色身,由惑因故,感斯惑果,即幻緣假合。
今用空慧之,火而蕩除之,故言真法也。
菩薩運用智慧內觀、外行。我們要內觀這色身,生活中有沒有做很多矛盾的事?有則要趕快改,不要一直在矛盾、煩惱中,怨氣的種子要趕快去除。「觀此色身,由惑因故」。我們這個色身每天在過日子,所做的因,是要緣在來生的緣,這輩子與人結不好緣的因,下輩子要怎麼辦?這就是我們要如何打開我們的心,瞭解我們的無明一點一滴累積,不只是這輩子煩惱重重,很辛苦,再帶去來生,這種惑因,也是惑果,「感斯惑果」,由惑的因,感未來的果報,這就是「即幻緣假合」。

我們在現在是這樣,但這「不是真實的」,計較那麼多,拖累我們未來的感受。未來我們還要在哪裡呢?我們未來的感受又會是什麼呢?我們現在的苦,苦在感受。所以,「今用空慧之火而蕩除之」,用這空慧的火將煩惱燒掉,用清淨的水將它洗掉,「故言真法也」。

能燒者火,所燒者身,能供養者身火,所供養者佛法也。能觀者智慧,所觀者身火,能供所供,境智不二,能所斯亡,以不二觀,觀不二境,成不二行,會不二空。
我們身體力行佛法,佛法用在我們的身上,就是運用智慧與法,「能觀者智慧,所觀者身火」,智慧是開了,你的身體、行為造作,有展現出來嗎?身心合一嗎?「能供所供,境智不二」,「能供」的是智慧,「所供」的是身體,我們用我們的智慧來供法,用我們的身體來供佛,簡單說就是身體力行完成佛陀教育。

「境智不二,能所斯亡」。不論是能供養或者所用的供養,過去了,就是不執著;不執著,就沒煩惱。不執著、分別「我是會修行的人,而你一天到晚在那裡沒有修行,所以我能你不能。」光是為了別人,而自己起心動念,也是沒有修行。所以,「能所斯亡」,「我能」做的、「我所」做的分別全都沒了,也不要跟別人比自己有多厲害、人家多麼鈍。「以不二觀」,沒有人我相,「觀不二境」,在看法上,其實我差他沒有多少,我們不要貢高驕傲,「成不二行」,所以「會不二空」。分析到底都是空的,什麼都沒有。

作如是觀,燒身苦行等,皆為正行,所以投巖無招外行之論,赴火不為內眾之譏。
不論我們如何做,應該就是不受人批評,叫做「投巖」。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,人在高位,但是不貢高,也不會有得意忘我的危險,自在生活中。

若不爾者,無利勤苦,佛有誠誡,良由心正行正,智邪事邪,行不可廢,智不可亡,後之學者,無失法利。
真真正正是要修身養性,要勤勞付出,且無有所求,「佛有誠誡」,我們要很誠意,時時自我警惕,「良由心正行正,智邪事邪,行不可廢」,一點點偏差,就是事錯,所以我們要正智、正思,「行不可廢」,正行絕對不可偏廢,「智不可亡」,要有分別智,是非分明,行為才能夠端正,我們若能如此,後面的人,跟著我們修行,才會依教奉行,「後之學者,無失法利」。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,還是一念心,依教奉行,就是行菩薩道。時時多用心啊!

20200630志工早會:知福造福

上人以兩個食指比「人」字,前後看來,是「人」、是「入」。方向正反不同,有時像人,有時不像;上人藉此說明,「人」字本來很簡單,但人世間錯綜複雜,大家共同生長在天地之間,但每個人的人生差很多。上人還是勉勵大家,看天下人天下事,我們生活在台灣,要知福、感恩,在這小而美的太平洋中的一個島,台灣美在人情溫馨有愛,人人都平安。

現在半個大陸被水淹了,瞬間雨量,讓街道成河流,土地崩塌、多少家園毀了,「人生無常,國土危脆」,看到大自然的威力,大家住在臨時的帳棚,想像大雨再來,那薄薄的帳棚如何能夠避風雨,上人心疼災民,感受他們心靈的著急,尤其家在哪裡?親人是否都平安?水災過後,田地變溪波地,耕種更困難。本會宗教處開始關心,也看到慈濟人走過泥濘路,難行能行,在當地幾個城鎮展開緊急救援,發送環保毛毯及福慧床等。

上人說,菩薩總是「應需、應急」,不需要災民求救,慈眼視眾生,即能聞聲救苦。上人特別讚嘆及感恩大陸一大群慈濟人及時付出,也與本會聯繫,上人再次叮嚀大家,路難走,救人的人要更平安,才有力量。尤其這波水災造成山地含水量多,隨時有崩塌的危險,上人一面叮嚀大家莫靠近山、也不要太靠水,但大家還是要靠近受災難的災民,才能將物資送達,所以,上人只能提醒大家提高警覺。只是最近天氣熱,台北高溫四十多度,大陸同樣很熱,於是大家在晚上八點多才開始發放到深夜,晚了就近住在山裡沒下山,也就讓上人較安心些。

上人說,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教菩薩法,最近晨語開示也提到菩薩「身心供養」,身體力行,依教奉行,走入人間幫助苦難人,也宣導大家一起付出,拯救眾生,就是行的供養;之後回歸道場,與佛陀分享,心語互通,稱為三昧。菩薩虔誠凝聚,心定下來,法的供養很足夠,是佛的知音者。上人說,大家都需要經過歷練,才能有心語的互動,才能聽到「心音」,同樣的,最近跟遙遠的這些弟子視訊,聽他們心靈的聲音,那分歡喜,行菩薩法,身體力行後的法喜,讓上人至為讚嘆。

上人教大家看天下,關懷天下,國際新聞有許多大自然災害,破壞很多人的家園;還有氣候災難,像沙漠蝗蟲,從非洲到印度,所飛過的一片良田馬上變成空包。幾千萬隻蝗蟲,一小時就可以飛幾百公里,稍停留一下,所有的五穀雜糧、大片甘蔗園都變沒了,農民心血泡湯,蝗蟲飛過的地方,都是災難,又無法灑藥,怕破壞大地也傷人。印度已經進入飢饉狀態,大自然不調和造成農作物歉收,還有多種災情不斷發生,生態變化,真的很苦。

除了氣候難民,上人也提到人禍造成戰爭難民、經濟難民等大批逃難。可多數國家都封鎖,不讓他們登陸,看著超載的小船,載浮載沉地在海上,上人說,「看著總是替他們提心吊膽,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一陣大風或一波大浪。他們有今日,有來日嗎?苦不堪呀!」

上人提醒大家,要知福造福才能平安。「福氣、福氣,有造福才有這樣的氣氛籠罩,才有福氣平安。我們在小小的島嶼,過著平安日子,要戒慎虔誠,提高警覺,顧守好平安,還要推素,培養完全的愛心,不只是捐錢,還要庇護生命在我們的生活中。」上人以慈濟小學孩子發揮智慧,以「一人拉一人」方式推素,勉勵中學生、大學生和大人都要向小孩看齊。

前幾天小朋友拿推素成績單給上人看,他們共勸素36千多餐,照統計,也救了2736雞及72豬。上人讚嘆孩子的用心,「一人拉一人,就可以少殺,以數據說話就有力量。培養吃五穀雜糧,活得清淨,不欠生命債。否則將來塊塊的肉、條條的命都要還。」

上人說,「人造業,才會看到人間這麼多災難。要救世界,要淨化空氣、淨化地球,唯有虔誠心,表現在茹素不殺生最徹底。期待我們學習,一人拉一人出來,就是人人往造福、有愛的人間,人間就會平安有福了。」



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

20200629靜思晨語


菩薩住定三昧 則淨明能明了 諸法無有障礙 是名淨明三昧

上人說,芸芸眾生在人間,社會的人事物都複雜化了,需要佛法來淨化,回歸清淨的本性;否則,人間一直濁化下去,大自然生病了,人的身體、思想也生病了。過去的「明明德」觀念沒有了,以前人讀的《四書》、大學之道也沒有了。現在人嫌過去的教育過時,不值得拿來用,讀的多是現實的課程,但對現在新社會的經驗又很淺薄,沒有清楚的生活方向、定律,所以也過得很辛苦;年長者還是覺得過去的教育簡單、清楚明瞭,背誦幾句就可以成為座右銘,幾句好話就身心受教,一世人的方向也很清楚,看到人品典範、修養,都可依教奉行。

在這時代,年長者感慨很多,年輕人的煩惱也很多。中生代在他們年輕的時候,看過父母的辛苦,了解父母的恩德,所以懂得孝順,知道孝養父母是應該的。但年輕的一代就無法體會父母為了培養他們,從南部送到北部,又或送到國外的苦心了。

二、三十年前,父母把孩子送到國外去,哪怕是當小留學生,也覺得很風光,但年老時,盼孩子回來,孩子卻說,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顧,無法回來照顧老人。這些父母一半是悲哀無奈、一半還是有一點安慰,說孫子大學畢業了,哪裡成家了、有成就了,提起時還會很歡喜;只是回到現實的孤單,有病痛時身邊沒有人,還是難免無奈。上人都鼓勵他們,「不用煩惱,在慈濟有大家庭。」他們也有感於「法親比親人還親」,師兄、師姊常常來關心,也很滿足了,好在有做慈濟。

上人還是勉勵他們,「把握生命,只要能說就要說,能走就要出來,不然,新的志工就不認識你,慢慢就疏遠了。要靠自己出來互動、傳承、陪伴中年人,將來需要他們來關心我們、陪伴我們。」這叫做覺有情,你關心人,人關心你,彼此成為善的循環,成為大覺有情、大法親的家庭,比靠自己的孩子還實在。尤其上人設計了「壽量寶藏」,讓人人寄壽五十年,現在才三十多、四十歲,記得以前這年紀打拼的樣子,坐直、挺身,人人都年輕起來了,也利用分秒付出。

因這一波冠狀肺炎,多國政府有禁令,六十五歲以上無法出門,有些國家還把禁令延伸到六十歲以上,就不准出門。海外慈濟人分享,感恩法親送去實用生活包,上人也對他們說,其實去送生活包的志工,有的比他年紀還大,在這時候,只要我們嚴格的保護好自己,生活還是可以如常。「大家如果都說被禁令禁足,無法踏出去,整個社會就被禁錮起來,好事無法伸展,無法發揮幫助人。」

上人這幾天跟海外視訊連線,很高興聽到大家行動如常,尤其聽到年輕人說,因為現在工商業停了,現在更不能說沒有空,所以出來陪伴年紀大的志工,去機構送愛心。也有人利用時間舉行讀書會、參加早課精進等,互相分享心得,讓法親情更凝聚。

「這一波很微妙,雖然說疫情嚴重,大家很惶恐,卻也可讓人多了互動,增進覺有情,也讓大家好好聽經,靜下心來回顧,真的是大哉教育。」昨天加拿大與香港慈濟人視訊通話,大家也表示更加精進,對佛法更用心去思考,雖然經濟蕭條,但這波也不算是損失,反而增長了智慧,提升生命的價值,因為心靜下來,回顧過去,讓心靈有所得,還有時間可以讓法親多互動、關懷,比忙忙碌碌的人生更有價值。

有些人過去忙賺錢,追求財富,但人生無常,上人說,數字其實是不實際的,像南美洲、非洲這些地方,鈔票的面值是算「兆」的,可幾兆也買不到一塊豆腐,我們還要執著甚麼?最重要的是把握生命的分秒去付出,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。像香港著名的香格里拉集團員工,也把握這一波沒有那麼忙碌的因緣,去關懷那些住在「棺材房」、「籠子屋」的人,他們就只有一張床睡覺的地方,住的空間就如棺材般大小,由籠子分隔開來,這就是人間,但這些人又比一些露宿街頭、怕人趕的人好些。

見苦知福,這些員工以前會嫌自己的生活不好、不如別人,現在看到他們的環境不如自己,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很好、很有福了,開始懂得感恩,發心投入做好事,還說慈濟是精神的食糧,讓他們得到心靈的歡喜,增長慧命。甚至很多人說靜思語安定了他們的心,還可用來輔導別人。上人說,平安時,我們就要感恩有福,生活充足有餘,已經可以稱為是「享受」了。不用去見苦,才知道自己有福,且要祝福人人都可這樣平靜、平安,這就是一片清淨覺悟的佛土──人心沒有貪染,也沒有憎恨。與人無爭、與事無爭、與世無爭,就是生活的淨土。與人無爭,看人就歡喜,不只享受而且很知足,還要求甚麼?

昨天上人開示,提到了菩薩用行的供養,以清淨心及勤精進虔誠供佛,還覺得不夠,要用身體供養,「即服諸香,栴檀、薰陸、兜樓婆、畢力迦、沈水、膠香,又飲薝蔔諸華香油,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」,將各種珍貴的香草、樹木淬煉出來的油或喝、或抹在身上,或噴在衣服上,「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」,長時間以香薰身。
(上人講話很吃力,要很出力,所以請大家更要用心聽、耐心聽。)

於日月淨明德佛前,以天寶衣而自纏身,灌諸香油,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,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。
此釋然此身供養,先以衣纏,次灌以香油,如燭之狀;以神通力、大願之力,而自燒然百福之身。淨因淨果,因果一致。神通力願,明不以世火,還依三昧智火。自然身,表爍滅幻緣故。捨身自然,亦苦行之一。苦行以克治我相為本,我相以身見為本,身見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止。以見一空,則一切煩惱空。此就凡夫對治惡見言之也。更就菩薩功德言之菩薩,功行圓滿,福德莊嚴,在在與般若相應,故其報身即等同法身。此法身既具足一切功德之香,復具足智慧光明之德,明為能自熾然之義。然仍不自滿足,以此智身迴向於佛,是即然身供養於佛之義。

日月淨明德佛前,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以天寶衣,這最有價值的衣服纏身,像印度人的穿著一樣,完全把身體奉獻,盡心力讓身體很乾淨,將它纏一纏,全身灌香油,像一支蠟燭一樣,表示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。

上人舉受戒時大家頭上燃戒疤一樣,也是要身心奉獻,代表虔誠發願與供養。上人自己在小木屋修行時,也於每月農曆二十四日,抄一本經,同時一次次的燃香供佛,表達虔誠與決心。現在慈濟的藥師法會,也是在每月農曆二十四日,大家虔誠精進,表達最盡心力的供養。同時,也會在這一天,給感恩戶發放物資。上人回憶以前,感恩戶多攜家帶眷,「我們就煮一餐很豐盛,讓他們全家在這裡用一餐,領到豐富的物資回去,這是很早期每個月的發放。」現在多是慈濟人將物資送到他們家裡去。上人說,菩薩這樣入群去付出,也是行的供養。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有限,唯有大家精神會合,人人兩隻手伸出來,用千手的力量去付出,才有辦法擴散到每一個角落去助人,大家精神貫通了,和合力量,這也是「神通力」,也是「大願之力」。

菩薩然身,是以一股熱情,來到佛前讓佛看到他的淨因、淨果,百福莊嚴,身心會合,「神通力願:明不以世火,還依三昧智火」這裡所說的不是世間的火,所燃的也不是世間這身體,而是累生累世的神通願力,就像平常的人說的「他很熱情」,這熱情熱到什麼程度?摸不到,只是一個形容,菩薩燃身,也是形容過去的付出,累積的熱誠,現在攝收在精神面,要將修行的成績呈現給佛陀,讓佛了解,佛所教法,菩薩很有成就,「還依三昧智火」,心沒有散亂,以定力現神通,精神貫通,與佛會語,佛陀以他的神通力也能夠了解菩薩的心意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「自然身」,也是表達「爍滅幻緣故」,就是去掉世間緣,如上人常說,捨小家庭,入於如來大家庭,不受小家庭的小愛纏住,要奉獻於人間的大愛,精神的力量回歸到如來的本性,是超脫的精神,「捨身自然,亦苦行之一」。其實藥王菩薩過去所修的苦行很多,無法一一說,重點在他的身心奉獻,不只是入人群付出,回歸來供佛,連身體都願意奉獻,就像「赴湯蹈火」,也是一種形容,不怕辛苦,我都願意。

「苦行以克治我相為本」,敢去苦行的人就是無我相。人之大患,常是因為有這個身體,有身體就有煩惱,所以說,「我相以身見為本,身見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止」。「此見一空,則一切煩惱空」,只要我們沒有這個身體,就沒有什麼煩惱了。「此就凡夫對治惡見言之也」,菩薩精進苦行,就是要對治這煩惱,該做的就都做了,「福德莊嚴,在在與般若相應」,造福同時就是慧行,「故其報身即等同法身」,所以菩薩所做都是成長慧命。

「此法身既具足一切功德之香」,前說「六香」表示六度萬行都具足了,「復具足智慧光明之德」,譬喻造福人群,成長自己的智慧,叫做功德、福德。很熱心、很熱情去付出,「明為能自熾然之義」,「然仍不自滿足」,這樣的精進還不滿足,「以此智身迴向於佛」,於是再次表達一切成就,都是因為佛陀的教育,歸功於佛,「是即然身供養於佛之義」。

「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」:以運神通力故,能光照恆河沙世界,八十億者,即照破八識塵勞。光明遍照等,表顯發心思淨澈無染真光,照明法界故

因為菩薩運神通力,精神就像燈光、陽光一樣,光明遍照恆河沙世界。「八十億者,即照破八識塵勞」,破除了這些煩惱和我們所有造作業力的意識、業識。而第七識就是思惟,淨澈無染善思惟,就能光明遍照法界,「表顯發心思淨澈無染真光」。

上人最後叮嚀大家要用心,「學佛總是要將字字變成法,法法落實在生活中,從生活中去體驗佛所說法,這才是真實的活用法。時時多用心啊!」

20200629 志工早會:同心共濟:懺悔。茹素。感恩


上人說,這一波瘟疫,成災了,看來沒有緩和跡象,治療的藥方也還沒有,就是以換血漿的方法,也還要找到有抗體的,也不容易,普通人也治療不起。不知道這一波會到何時何日,但總是需要有人去付出,幫助苦難人,上人說,此刻,「需要願行菩薩道者,只是人間菩薩也是人,還不是神;做人間事,我們要讚嘆他,但是還是要虔誠祝福他。」上人警惕投入去付出的,先要自我防範,不要太大意,也跟大家說,「非素不可」。

何況現在還傳出豬的口蹄疫;不管豬也好雞也好,最好不要侵犯牠的世界,才不會有這樣的高危機。看到母豬跟豬仔之間隔著柵欄哺乳,上人嘆人類的殘酷無情,把牠們的親情這樣隔離,很可憐。「人是萬物之靈,除了對人類做善事,應該也用愛心呵護動物,全盤護生、愛生才是。多素多福啊!」上人說就是一人推動多餐素,不無功德,「你不吃,牠們就逍遙自在;你吃牠,動物瞬間被殺,想一想,人間天災人禍,哪堪得起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報。不是因果不報,是時候未到。」就是這一波,也只是警訊而已,怕還有更嚴重的下一波。

就是最近十幾二十天來,幾乎半個大陸水災已經水淹近二層樓高,山崩地垮,許多人無家可歸。就是災情過了以後,土地受傷如何復原,也讓人憂心。上人更不捨災民受驚嚇,許多人都住在帳棚裡,「幫他想遠一點,長期生活,如何安頓?」上人開始跟執行長等主管交代要開始啟動救災,「哪裡需要,只要安全,慈濟人就要動員。」目前大陸慈濟人已經開始發放,因當地白天太熱,大家多利用晚上上山發放;只是救災的路很難走,到處泥濘,但慈濟人還是勇敢向前行,「能不走嗎?」上人心繫災民。

「平安的地方也要動員,呼籲大家造福、勸善,需要人人提出一份虔誠大愛,累積點滴愛心,還要人人至誠祈禱、茹素就是虔誠的表達,何況茹素可緩和氣候變遷。」過去,大家都說端午節前都還要棉襖,可現在,端午節前兩三個月都好熱,氣候變遷已越來越明顯。上人警惕大家,「人若不好好反省、改變,氣候變遷會更快速。」只嘆現在人殺生多、丟掉的多、廚餘多、消費無度。

上人期待大家藉這一波大哉教育,生活可以持平一下、冷靜一點。大家應該回到過去的樸素、悠然,省一點、惜福些;像這波疫情,大家都說經濟蕭條,其實過去追求物欲、享受,太囂張了。「人也不是非遊覽不可,趁現在可以多一點時間,維持家庭和樂與親近,假如懂得善解,大家的生活也不會有困難。」

真正的困難要看到的是窩居在「籠子屋」或稱「棺材房」的一些香港人,他們晚上可以睡覺的地方,就是一張床在一個籠子裡,這就是他的全部;有人甚至連床都沒有。有人出來時也很風光亮麗,回到家,廚房就在洗手間旁、在馬桶邊切菜,我們可能無法想像,但這卻是我們委員的家,她們說這是很平常的人家,很平常的事。

上人說,這是人世間的真實相,我們要見苦知福。就是只是聽人家說,不必等到親自見證,都要覺悟。看這波疫情,在美國節節升高,巴西第二,一天增加幾萬例,往生者也不少。「請大家面對這時代、這時空,此刻,看那麼多的苦難人,有流離失所的難民、戰爭難民、氣候難民等。我們現在應一心虔誠、匯聚點滴愛的力量,看怎樣幫助;更重要的是人人懺悔、茹素、感恩。」懺悔過去吃的已經負生命債了,幽靈蠢蠢欲動,所以我們要茹素,更感恩五穀雜糧提供豐富營養,期待風調雨順;「懺悔過去,感恩現在,虔誠未來,這都是我們每一秒中不能沒有的心念。」

上人希望大家多關懷天下人間事,尤其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態,自覺覺他,還要輔導人人守規律,才能讓地球平安、氣候穩定一下,也讓瘟疫病氣早日消退。「現在善惡拔河,人人要凝聚力量,把握粽串的精神,將人人的生命價值編織起來,期待人人懂理、懂事,且口口傳。這是非常時,我們要提高警覺,戒慎虔誠,大家團聚力量」,像非洲他們普遍貧窮,尚能以微弱力量,將一包包的物資變成可幫助人的;上人說,他們最需要富有的人勉勵一下、注入一點力量,他們就會有大力量助人。



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

20200628 靜思晨語


世間所有諸華香,乃至沈水旃檀香,如是等香週遍聞,唯聞戒香遍一切。
法界中一色一香,無非中道戒德香,佛界眾生界亦然。

人的生命長短無人能知道,但人為了今天、明天還有未來的無數年一直在規畫,上人叮嚀大家時時要用心,分秒顧好我們這念心,佛說人間無常,有成住壞空,人有生老病死,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擁有的東西,如第一天擁有它的歡喜一樣,愛惜它善用它,發揮它的價值。東西如此,人也一樣,我們既然來到人間,除了父母疼惜我們,自己也要疼惜自己。

上人說,「疼惜自己是自己的責任,方法有三:一、孝順父母,二、報眾生恩,三、報佛恩。」感恩父母就是將我們的心照顧好,過一個沒有虧缺的人生,還要為人間付出報父母恩,也是報眾生恩,同時也是報佛恩;佛弟子依教奉行,就是對佛最大的供養。佛陀教育我們行菩薩道,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苦難眾生成就了我們的菩薩道,我們要感眾生恩。何況我們日常生活衣、食、住、行,都要靠許多人,才能因緣具足。

上人以自己從書房到講經法座的心情與眾分享,感覺地板乾淨、平坦、講堂舒適、坐下來的桌椅俱全,就是要說法也有人聽,「我要感眾生恩,大家成就我一切的物資,沒有欠缺,從走路平坦,衣著整齊,一切都具備,這都是人人的付出。」就是手觸桌子、坐在椅子,上人也用心感受它的質感,感恩很多人的付出,才讓它完成。上人特別提到北區慈濟人回來協助精舍的環境清掃,尤其是很高的屋頂、天花板等,都要讓它一塵不染。「這樣疼惜自己的家庭,這就是慧命的家庭,讓我們周圍乾淨,成就一個莊嚴道場,感恩啊!」

昨天早上,上人與美國連線,聽大家分享,知道大家平安,大家都在精進、薰法香、讀書會,心得分享、抄經、寫經,上人聽了表示歡喜。尤其看到大家,也跟全球慈濟人一樣,在這一波疫情,透過聞法保持心很安穩,防護好自己,還能夠送東西給需要的地方,上人說,這就是「敬的供養、精進行的供養,師父很歡喜也很安慰。」

昨天下午,與彰化菩薩交流,一部份人回來精舍,另一群人則在彰化靜思堂連線,上人表示,菩薩遠近圍繞,連線的現身螢幕,這也是現神力。大家來請示上人有關彰化靜思堂二十周年慶布展,上人肯定大家平時的精進、心不離法,且彰化靜思堂建築古樸優美,也鼓勵大家以過去豐富的經驗,及當地豐富的文化、文物好好展示當地文化之美。
  
慈濟人接著送上九十多歲陳文錦居士手抄的《無量義經德行品》,上人讚嘆他字寫得很美,上人一面翻看,一面聽報告,裡頭也有陳居士的畫面,他無法回來精舍,請大家幫他錄影,「我要跟師父說,請師父要顧好健康,我們大家都需要聽經。。。。。。」光是為了錄這一小段,他用了很長時間,確保師父聽清楚。只是人生無常,就在影片播放結束,慈濟人報告,早上就接到他家人一通電話說,陳居士早上去田裡,跌了一跤,就這樣往生了。

上人對這位資深弟子充滿不捨,但也為他祝福,說他一生在慈濟精進,家人十幾個都受證了,都是菩薩,一個家庭那麼地俱全。「期待這個弟子快去快回來,與師父同心。我昨天就說:『他先去鋪路,師父若再去的時候,看是他要來幫助我淨化人間,還是我去幫助他,有志一同啊!』這就是慈濟人的發願,生生世世、心心念念、來來去去永遠就是在法親裡面,不斷淨化人間。」

上人說,生生世世發四弘誓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就是對佛最好的供養。像陳居士心無貪戀,來去自在,就是佛法已經很入心了,來人間,對佛法精進、對家庭、對社會付出,對師父也是很孝順,這是真供養。

作是供養已,從三昧起,而自念言: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,不如以身供養。
這位菩薩,作是供養已,從三昧起,已經出定了,雖然一直都是在做供養,為人群付出、以神力付出,但還是感覺不夠,還是要用他的身體來供養。

即服諸香,栴檀、薰陸、兜樓婆、畢力迦、沈水、膠香,又飲薝蔔諸華香油,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
「即服諸香,栴檀、薰陸」:服薰陸者,出於西方,即樹膠。夏天日鎔滴沙中,在地有香,謂之薰陸。兜樓婆:香草;畢力迦:丁香;沉水:沉香;膠香:松香。薝蔔:黃色華。以諸華香浸油令香。
六香喻六度行,諸華香油表微細小應世所需諸行。
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;如是淨身持心千二百歲已。千二百,表根塵十二處。香如木犀油等可以塗身。塗身表外淨。欲希淨德之果,必內外一如,廣行六度萬行,淨六根塵,破色身之妄執,證法身之真常。

菩薩要以身供養,「即服諸香」,虔誠用很高貴的香往身上或灌、或服,或抹等,準備將這不淨身淨化,以供佛。薰陸,西方才有,在夏天,那個汁滴下來與土地接觸,就會有香味;兜樓婆等都是草木類的香。「又飲薝蔔諸華香油」,這些都是用香草去製煉成為油的。上述香草木有六種,叫做「六香」,譬喻六度行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也叫做德。布施有布施的德,持戒有戒德等等,「德」散發出來的那個香,譬如「六香」。

花草都要經過淬煉,才能變成精油,如我們協力廠所做的一樣。「諸華香油表微細應世所需諸行」,表示事情都要很精細做好,就如人可以在一根頭髮、一粒米做毫芒雕,刻出一部《般若心經》一樣;人這雙手巧妙可以製作出很多東西,而大自然界也有這麼多不可思議,看來是草木,原來是珍貴的香料。東西在手中我們要珍惜它;同樣的道理,人人都很有用,只要肯發心,心力、心思用對了,就是人生的價值,像陳居士就是典範。我們的心思,做的事情都是對的,這就是很細膩,應世所需的諸行。你輕輕一句話,說不定成就了一個人對人間的大奉獻,所以我們說話要很細心、用心,且分分秒秒要恆持。

經文「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」;如是「淨身持心千二百歲已」;很長壽,盡形壽,獻身命,心很清淨。這千二百歲,表是「根塵十二處」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加外面的六塵境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香如木犀油等塗抹在身體,「塗身表外淨」,希望能夠淨德,我們很期待身心乾淨,不只是內心發願,身體也要乾乾淨淨,「必內外一如」。「廣行六度萬行」,成就我們的德。德就是香,所以要淨六根塵──所看是正經的東西,不被色欲污染,所吸收的心得都是可以利用在人生,才有辦法行菩薩道。「破色身之妄執著,證法身之真常」。法是從耳朵聽進來,放在心中,身體力行去體會,法可利益自己也可利益人間。

身為道器,但色身不淨,欲作供養,須洗滌之令淨,故服六香,以表無上清淨之道器也。
身體就是道器,我們要修道、修行還是要靠這個身體,但色身不淨,常常要整理乾淨,如何做呢?上人說,有形的身體盡量沐浴乾淨;另外就是好好做你該做的事,不要再去做污染的事,這也是淨身,也是做對的事情(六度)來供佛,「以表無上清淨之道器也」。

佛住安樂世界,心眼觀自在,無無明所障礙,無量義法,遍盡空法界,入出三昧自在。
我們人就是受無明障礙,而佛菩薩的境界已經沒有無明了,住在安樂的世界,心無煩惱、無掛礙,無量義的道法,遍盡空法界,入出三昧自在,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目的。

上人叮嚀大家:「菩薩所緣苦難眾生,我們付出愛的力量,是無染的愛,在做人間事,收回來的心要清淨。不要以為在外面做事,覺得很有成就,就很驕傲、自大。」上人警惕大家,修行要放下身段,像常不輕菩薩,修得見人就是佛,「汝等皆當作佛,我不敢輕視汝。」「自己也要相信自己也能夠成佛,人人都可成佛,彼此之間要互相敬重與互動;未成佛前,要發心立願行菩薩道,利益人間,這就是最大的供養。時時要多用心啊!」

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

20200627靜思晨語


以善法而供養佛,修行諸波羅密多,於諸佛廣設供養,
持一切慈悲喜捨,諸如來廣設供養。

上人說,人離開法就是迷;入了法、行在法中就是覺,像最近與海外弟子連線,大家分享的都是覺有情道。上人說,昨天歐洲十四國慈濟人同時「運神通力」上線分享,「他們沒有來,我沒有去,但是他們在我的面前,我也去到他們的地方,音聲都聽到。」

大家也報平安,但也回報當地疫情嚴重,人心惶恐。大家很勇敢地去關心、送防疫物資到醫療、安老院等機構,上人表示欣慰與感動,尤其聽聞大家精進薰法、聽法,還有讀書會,或者抄寫《法華經》、《無量義經》,「聽起來很歡喜,總是沒有離開師父在推動的系統,他們依教奉行,雖然隔著山、隔著海,隔著那麼遙遠的空間,心還是那麼地貼近聽話,尤其是認真推動素食。」

上人說,《法華經》中,菩薩以善法供佛,「現在我自己的感受是這些弟子也做到了『以善法來供養師父』。我沒有要求其他,要求大家聽話、聽法,身體力行,他們已經依教奉行,這就是最大的供養了。」尤其是,大家在佛法中「修行諸波羅密」─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;他們布施、付出,守持規矩,不論是春夏秋冬,是寒冷或高陽曝曬,從凡夫地要到菩薩的道路去,慈航普度,菩薩招生。「我歡喜啊!感恩大家有志一同,有這種知音是多麼歡喜的事!」

昨天連線的包括葡萄牙志工瑪莉亞,上人特別提起2017葡萄牙發生森林大火,一燒將近半年,於是歐洲慈濟人前去勘災、救災,也就在那時候瑪莉亞發心投入,她平時熱心於慈善工作,慈濟到葡萄牙救災,她很自然地投入志工行列,聽說了「竹筒歲月」,於是就在自家門口放一個桶子,鼓勵到家裡作客的都一起投錢救人。

至今瑪莉亞開始培訓當委員,繼續關懷我們幫助過的老人,為了疫情,也送防護工具、糧食去關懷他們。上人表示,雖然瑪莉亞還很新,但這兩三年來這樣熱情在付出,也是「以善法而供養」。

佛陀的時代菩薩「於諸佛廣設供養,持一切慈悲喜捨,諸如來廣設供養」,就是身體力行佛陀所教法,入人群救濟眾生,修他們的心,這就是最高無上的供養,叫做波羅密。我們現在看到隔山隔海的慈濟人,是活生生的菩薩,付出無所求,同樣發心立願要走入人群,是佛陀教法真實用在人間! 這真的是因緣不可思議。

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,此香六銖、價值娑婆世界,以供養佛。
「旃檀」,是菩薩德香,「德者、得也」,菩薩依教奉行,修行所得的德,叫做德香。「海此岸」,跟前述的「隔空、隔海」一樣,「又雨海此岸旃檀之香」,大家身體力行教法,上人亦表歡喜,彷彿在那裡散發著菩薩的芬芳,因為他們在那裡做,也受到政府機構及社會人士的讚歎,這就是德香。

此香難得,六銖很輕,就價值娑婆世界。「六銖」表六波羅蜜;表示所修的德香,價值娑婆世界,超越了人世間的價值,已經是通達道宇宙的真理。佛陀說了,菩薩接受了,用這樣的心得、行為來供養佛,這是很很有價值也很歡喜的事。

作是供養已,從三昧起,而自念言: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,不如以身供養。
修持真誠而作如是供養已,重作思惟猶有不足。重復思惟,以此供養為未足,故更欲以所得報身為供養之具。
身心力行供養了,「從三昧起」,(之前用他們過去所修的,入定了,一心不亂,定中與佛陀心聲對話,供養佛陀了)現在出定了,而自念言:「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,不如以身供養」。這段文的意思是付出之後回來心得分享,以心對話,還是感覺還不夠,所以再想:應該要再如何供養?因為聞法、得法,身體力行佛法後,那種法喜充滿,還要再發願。就是過去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菩薩跟現代人也是一樣會這樣表達,所以上人說,這叫做人間佛法,很平常。
「修持真誠而作如是供養已」,真誠的身行供養佛後,菩薩還覺得不夠;「重復思惟,以此供養未足」,現在還想以身供養。

作是供養已,從三昧起:現大神力,作是精勤修持,攝心三昧,以行供養,還從定出。而自念言: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;前所現供,皆身外物。
神力:謂神通力,即上雨華,雨香等事。
再想:我應該要再作供養,菩薩的境界他們現大神力,以精神力量再發願,精勤修持,還是將心顧得很好,一心不亂,在三昧中,以行供養;而自念言,雖然是這樣的精神力量付出供養了,這都是身外的神通力。

講到「神通力」上人再舉這一波疫情,慈濟關懷八十多個國家,就是過去不認識的機構,也自動透過關係,給與要幫助人的他們防護用具等,就是很多國家封鎖難通關,慈濟人還是現大神力,東西到了馬上就可以清關,那裡的人也很讚歎,上人說,這就是神通力,也應該是大家平時很誠懇的付出,過去的精勤才能累積這股力量,現在緊急需要,就能很順暢地領出去發揮救人的工作。

雨華,就是很美的境界,從空而降那個曼陀羅華叫做柔軟花,白色的、紅色的,大朵的、小朵的,從空而降。就像那股善的力量,真誠的心,做到讓大家讚歎說:「美啊!真善美!」

不如以身供養:以身心盡形命力以至誠供養之。身是內財方為大施。神力所化,不過外財,財不及法,故復然身,作法供養。
用外面有形的供養,覺得還不夠,「不如以身供養」,將身體奉獻、供養,盡形壽的力量,以至誠供養之。;若是其它物資布施,這叫做外財;而若用身體,身是內財,方為大施。

「神力所化,不過外財,財不及法」,光說我捐多少,但是不了解為什麼要捐,這樣還不算什麼,最好就是要身體力行。捐外財同時付出你的心力。
「故復然身」就是燃身來供佛。像大家去受戒也燃香,就是讓自己那個疼最有感覺,你捨得疼、甘願去付出,不只有辛苦而已,真真正正連你身體的感覺都願意付出。

有人輕易喊很累、過勞要休息;但也有人拖著病,想到反正還會呼吸、還能說話,分秒不空過,盡心力付出,身心奉獻。上人說,修行時不怕苦、不怕痛,現在又不怕生命,總是多利用人身,「盡形壽,獻身命」,去付出,才有價值,是最大的供佛。「因為佛陀來人間,一大事因緣,不是要我們物質的供養,他要教菩薩法,你去行菩薩道,這就是最大的回向、供養。」

所以這些菩薩,他們修行精勤入三昧,用現神通來供佛,佛陀了解他們入人群,化度眾生,這是心語相會。

人間的菩薩真正入人群在付出,儘管隔空、隔海、隔萬重山、千重海,大家同一心念,十幾個國家,七百多條線,豈不是「神力所化」?這個「神力所化」,大家外財付出,不惜辛苦,身心奉獻,做到的人,就是法行施在人間,師父現在說時,一定是法喜充滿;沒有做到的,大家要勤精進。大家用心用愛,現神力來為佛法、供養佛、回向佛陀對我們的教化。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!

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

20200625 靜思晨語


以本跡二門 法喻談真秘 則跡門法華
權智之一心 普使諸權小 悉證成菩提

佛陀應人間而說法,〈法華經〉本門、跡門,是教育人人行菩薩道的兩道門。人間的苦難與生俱來,受因緣果報,自作自受來到苦樂參半的人間。有兩種人在那種很臭、很破、很爛,很困難的境界:一是無奈的人,生來就在那裡;另外一種是因為無常,環境變遷,非在那裡住不可,這些都是苦難的人生。

有的人去看了,無法走進去;有些人卻能去幫助他們恢復一般人的生活,這都需要有大因緣。菩薩不忍眾生受苦難,將心比心,只要我們發菩薩心,就可以翻轉人生,轉禍為福,但這還要他有一個因緣的福,否則,菩薩也沒有因緣到那地方去,所以說因緣不可思議──這就是法,叫做「因緣法」。

學佛就是要去瞭解因緣,上人說:「我們可以開智慧門,但一定要認識因緣門,清楚根本的因緣,知道苦難從因緣生。」因緣與因果的故事不一樣。因果的故事可以輕鬆說,但因緣就不簡單了──因緣形成了種種的事相,因緣涵蓋了理與事,事事都是由這麼多的道理所形成。

佛陀告訴我們人生是苦,就一個「苦」字,集了很多的道理:不只貧困病老苦,人生還有很多天災,都是因緣的會合,形成最後的苦。過去種種的因緣長時間累積,結果在現在,我們看到了真的很苦。佛陀不只分析過去的過去人生,還分析六道,教育我們要行六度──度過此岸之苦到彼岸之樂趣的六種方法。

此岸的苦是很多煩惱與無明看不開,層層造作──總是不斷開無明的門,裡面囤積無量數的煩惱後,封鎖起來,再開另外一道門,層層的門開了又累積、再封、再開,這就是我們的生生世世,造作很多的因與緣,前世人也不斷在受果與報。果報中的因緣未消盡,再造作更多的因緣果報。當時間到了,因緣果報封了一道門,來生再開一道門,引來了過去的因緣果報,累積在這一世,就是這樣舊業未消再造新業,所以眾生的業力越來越重,叫做業累、共業。

上人說,我們難得有因緣來修行,一定要有因緣觀,知道了過去有累積,我們要甘願修行,要結好緣,消業障。這個緣就是在人與人之間,我們要甘願受。若有人看到我們很歡喜,來幫助我們,成就我們想要做的事,這就是過去生有結好緣、有好因;看我們拿重的東西,願意出一臂之力幫忙搬,讓我們輕鬆一點。相反的業力就拖不動了,不只拖不動,說不定還會被拖倒,使我們進一步退三步;過去的拖不動,新的坎坷路又讓我們無法向前行,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消業。

我們要好好認識過去的因緣業累,要甘願還,甘願做。上人過去常說,「過去有欠債,今生要甘願還」,但觀察現代人與過去世代已不同了,以前的人很甘願,遇到了,就甘願做、甘願還,這樣就過去了,不會有甚麼心裡病。但現在的人就是不甘願,所以會不斷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歡喜與不歡喜,動不動就有心理的毛病,變成了一種流行疾病,形成家庭、社會的危機。

我們要好好入宗教的門,體會人間該如何互相鼓勵。不是導入了宗教,病就會好,是需要一群人彼此了解了道理,和氣相待,也了解人與人之間的見解,就是事情看不開,放在心裡累積成業,而業像繩子打結了,成為煩惱,變成了因緣的累積;只要彼此諒解,互相善解、互相幫助,看到好事大家做,就能累積善因善緣。

上人提到朱細芳師姊,一家人從美國輾轉到聖馬丁,開始把家裡做的麵包拿去幫助人,後來台灣送去大米支援,她把握因緣,但物資有限,她將米袋打開,用杯子來量,讓人人可以取米三杯:第一杯米,教他們要「口說好話」;第二杯米要「心想好意」;第三杯要「手做好的事」。上人讚嘆表示,這就是菩薩入群做好事,教人說好話,形成了人人有這樣的習慣;從一到無量,人人和睦,做無量的好事情,這也是道場。在付出的時候,教導人人「三好」法――說好話、想好意、做好事,這就是我們開的門。只要人人做到這三好,都是好人,哪需要用深的法?

所以說「本跡開二門」,「本」就是法,「跡」就是人間事。將人間事做好,好好引導人做好人間事,就是「跡門」;本門則是佛法,像〈法華經〉教導我們菩薩道――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教人說好話無形中就做到布施了;持戒,教人想好意;忍辱,凡事善解,精進做好事等,就已經慢慢接近禪定、智慧了。

「本跡開二門」就是要接引人,說法用譬喻,要會做人,像這樣在人群中付出,都是一個好的社會、好的人群,這就是教育。上人說:「真實法就是這樣,沒有多深,也沒有甚麼祕密,它就是佛陀的本懷,佛來人間傳法,傳給人人做好事,成為好人,就是菩薩。」法華的跡門就是人間法,用種種的人間事,向人間開門,引導人人走入這道善門。

「權智之一心」,「權」就是方便,用方便智慧,一心無二志,就是一心一志,相信人人可度,用方法讓他起歡喜心,伸出雙手去幫助人,很簡單、很淺。「普使諸權小,悉證成菩提」。

上人提到昨日,慈濟教育志業師生共處一堂,幼稚園的孩子也都來了,三、四位小小孩子,坐在那裏一、兩個小時都坐得很挺,沒有靠著椅背,都沒有動,還有海外來台學習華語與慈濟人文的大學生,上人表示,「我們只要盡心用愛去教育,孩子都可以教。」「這就是教學,『本跡開二門』,他們來學我們的人文,如何行善、人與人如何相處,學護理的回去要如何照顧病人,用甚麼態度等等。『權智之一心』,他們來這裡一心學我們的人文,看不出來是從哪個國家來的,都是慈濟的孩子。」

「普使諸權小,悉證成菩提」,他們這樣學、這樣讀,用眼睛看,這一切都是不同的教育,教得很有次序,叫做「本跡開二門」,是方便智。如何用方便智引入真實的法門?我們沒有去改變他的宗教,但讓他們看到真實宗教的道理。「宗」是人生的宗旨,「教」是生活的教育,他們昨天也說不分宗教,來這裡學到了教育的宗旨,是我們所開的門。大家若能清楚,入法華就很簡單。

得此三昧已,心大歡喜,即作念言: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,皆是得聞法華經力,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。
「得此三昧已」,就是方向已定,所以心大歡喜,即作念言:「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,皆是得聞法華經力」。我們在人說人間法,就是做人的道理,若聞法瞭解,自己會改變,端莊我們自己,也彷彿得色身三昧,就是受過這樣的人文教育了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長久修行,持《法華經》,所以說,「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」

即時入是三昧,於虛空中,雨曼陀羅華、摩訶曼陀羅華,細末堅黑栴檀,滿虛空中,如雲而下。
即時入是三昧,於虛空中,雨曼陀羅華。。。是一個心靈的境界,心花怒放。

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,此香六銖、價值娑婆世界,以供養佛。
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:閻浮洲之此岸出最妙香,名牛頭栴檀。
海此岸:《正法念》云:妙高山南海此岸,即南岸。
此香六銖、價值娑婆世界:二十四銖名為一兩。六銖即一兩之四分之一,六銖的價值娑婆國,言至貴。
以供養佛:雨華獻香即是自性德佛也。此釋入定起通,能現一切色身,即無一不能變現,故於虛空中起生神通、化有華香等事。
落下來是很有價值的栴檀香,不是算斤而是算厘、算銖的;很輕,用小秤子秤。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的世界,菩薩來隨喜,也來護道場,莊嚴道場,散花,這樣飄散下來娑婆世界供養。是地球所出最妙香,名牛頭栴檀。

上人說,在宇宙間,唯有地球這顆星球什麼都有,連牛頭旃檀香也有,所以我們要珍惜這顆地球,像昨天學生送他們畫的那顆地球給上人,也表示「我們愛地球,所以我們都要素食;愛地球、愛動物、愛健康、愛生命。」

「此香六銖,價值娑婆世界」;這樣的香很有價值,很珍貴,用來供養佛。娑婆世界是釋迦佛所領導的,他就是我們的導師,「言至貴」;「雨華獻香,即是自性德佛也」,佛性可貴,等於是整個世界的價值。

上人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:「佛性人人本具,但是我們隨著因緣果報來,一期壽命盡了,都沒有去發揮到我們本性的價值,不知道裡面有這樣的寶藏在,任憑一生一道門這樣開、這樣囤積垃圾、這樣關、這樣過去;這麼有價值的東西混在囤積的垃圾,就這樣一直一道一道過去,很可惜。我們現在既來了,修行了,這一道門已開了,我們應該趕快向內找寶──我們的本性、佛性。」

這段文解釋的是三昧,入定起通,心歸一念,精神裡念歸一了,心不散亂,也不胡思亂想,神精即通,「即無一不能變現,故於虛空中起生神通」,就像上人與海外慈濟人連線視訊顯神通,同樣的道理。

「化有華香等事」,這種很有價值的花香飄散,就是我們的心香。這麼有價值的心香,人人本具,都集在娑婆世界,我們要好好向內找出我們的心香。我們不可等到這輩子這道門又關起來,又再將那些雜亂的污濁的帶走,又這樣再關門過去。上人最後叮嚀大家:「我們好不容易開了現在的這道門,『法喻談真祕』。已經在人間了,人間法要回歸到佛的真實法,也就是《法華經》。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在日常生活中,日常生活沒有離開真實法,所以大家要多用心。」


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

20200624 靜思晨語


心明諸法朗,性昧眾緣昏,日月普照處,持地好乾坤

「我們每天都在找心。我們的心在哪? 」上人請大家用心,「心明諸法朗,性昧眾緣昏」。現在人已經在此聽法處,要把心找回來,人與法會合在一起。心如果時時離開「現在」,心神難守,就是凡夫。我們學佛,心要定下來,此時、此念,不離開慧命。

上人說,我們此刻看到太陽的那道光,實是太陽發射出來八分鐘後了;這緣於我們與太陽的距離,也是光速到地球的時間。現在上人開示,眼前的聽眾與上人距離無差,但對於視訊連線那端的,聽到的還是有時間差,就是我們聽到鳥叫的聲音這麼近,傳到我們耳朵裡,也有秒差;所以,上人一句句地說,這樣大家聽起來才清楚,才不會糊掉,大家一字字入心,經過耳根、意的分析,明白了,放在心裡記憶,這也叫做「法」。

如果大家知道法的真諦道理,要經過這麼複雜的程序才有機會聽聞,就要珍惜它。覺者就是有感覺的人,很微細的去分析很多事情。單純的一件事,我們要去了解裡面法的組成,心夠明,才能聞法無漏。法聽後轉入心,把聲音轉為文字再轉為記憶,將文字記在心裡,被問到這句是甚麼時,就馬上可以從記憶中寫出來。大家聽法,若沒有轉動腦力,指揮意識,哪能拿筆一字一字寫出來?

上人勉勵大家,學佛要用功,一聞要千悟,心包太虛,心明了,一句話包含很多,可應用的也很多,就有法度,「心明諸法朗」。上人開示說法,借重〈法華經〉,主要幫助人人「心明諸法朗」,因為如果這個心不明的話,光讀經是無用的,要讓心開朗起來,像太陽光發射八分鐘後照到我們一樣;雖然有距離,我們藉這時間差仍然能借光看到一切;雖然我們與佛陀有兩千多年前的距離,但藉由上人開示,我們仍然能夠體會佛陀的教法。佛陀時代發生的經過口口相傳,以文字留在人間,我們用心去體會,就像把聲音、時光再拉回來一樣。

「性昧眾緣昏」,我們的真如本性如果昏暗了,我們的緣就很昏沉不明朗。「你是在說甚麼我根本聽不懂」「說那麼多法要如何入心?」「要如何開朗起來呢?聽不清楚」,這就是我們的性,被煩惱無明阻隔了;聽的時候心沒有拉回來,差毫釐,就有偏差,就會聽不懂。

所以問大家是否有找到心在此刻;若心有秒的距離,無法專注,心會昏沉、黯淡,所以我們要常常叫醒自己的心。聽一句法要有很多的緣來結合,緣要很具足,要不然字不清楚或聲音入心就會模糊掉。

我們在地球上,是一個好乾坤。日月、地球都在宇宙間,地球繞著太陽轉,它的光永遠在那裡,是「日月普照處」。我們的心地要持好──心要轉法,心要去找法,不是法來找我們的心。上人舉例,「如果有心一直在找法,就會心很定、聽法也很認真。如果大家沒有心,只是非坐在這裡不可,話已經講了,法一直在講,一直教大家,只好法去找你們的心。」大家同樣坐在這裡,同樣聽到聲音,到底法的內涵有入心嗎?如果沒有,就是沒用心;就是有聽到,也是法去找你的心,不是你的心來找法。「大家若清楚,就知道我們修行該用甚麼態度?甚麼叫做精進、用功?」我們要學習將上人所說的法與經文結合。

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樂習苦行,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,精進經行,一心求佛,滿二千歲已,得現一切色身三昧。
一切眾生喜見菩薩「樂習苦行」,很精進,把握時間,行人無法行的、做人無法做的,也修人無法修之苦行,他不畏苦難,不逃避苦,甘願歡喜去苦行,所以他的內心沒有苦字。他是在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,「一心求佛,滿萬二千歲已」,就是盡形壽,獻身命修苦行,所以得現一切色身三昧,就是修來的德行。

得此三昧已,心大歡喜,即作念言,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,皆是得聞法華經力,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。
此明得念三昧法,誠心喜念供養。先念歸功此經,次念供佛及經,真諦覺導正行,遍知一切三昧。
一切眾生喜見菩薩「得此三昧已」,入正定時間很長,心大歡喜,即作念言,我能夠得到這個三昧的因由、得念三昧的法,是「誠心喜念供養」──用誠意及歡喜心先供養;得三昧之後,所得到的就是這個歡喜心現前。

上人表示最近跟全球的慈濟人連線,所得到的也是很多的供養──雖然弟子離師父很遠,師父說的法都用在日常生活中,「你們這樣就是回報給師父至高無上的供養。我很歡喜了,我每天都歡喜,很歡喜。這就是因為大家用那分誠──法聽進去,用在心中,身體力行,這就是至高無上的供養,也是誠心喜念的供養。」

這位菩薩能得到三昧,他還是「先念歸功此經,次念供佛及經」──這部經是過去佛保持下來的,佛佛道同,所以他才能夠看到這部經,就是要先感恩。過去就有這個真諦道理,累積至今,經是永恆的,累積著菩薩道至高無上的教法,所以他第一個歸功這部經,讓他的心常常很歡喜。再來感念、供養佛,因佛演說這部經,讓他更清楚明白真諦而覺悟。

先覺者為我們指導覺道,讓我們依照正確的方向修行,叫做「真諦覺導正行」,菩薩對這部經專心,經中一切的法能與天文地理會合起來,就是真諦覺導正行,即能「遍知一切三昧」,了解了這麼多的道理,讓我們的心定下來。

得此三昧已,心大歡喜,即作念言,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」;以現法故,得三昧樂。
「得三昧樂」──覺行很圓滿可從身行展現出來,讓人看到了,總是感覺歡喜。在這菩薩身上,看到了、接觸了,彷彿看到很多道理,自然得到法的體悟,不必多說。見人就如聞法一樣。

「皆是得聞法華經力」;云何聞經即得三昧?經令運心,普化一切。則於一一眾生之前,皆有我身。以是之故,得普現身,由經力也。
就是聽這部《法華經》之後,全身散發出來的真諦道理;法入心了,現於身無不都是《法華經》的真諦道理。為何聽經就能夠得到這樣的三昧呢?因為經法的力量可運轉我們的心。
上人以《法華經》的道理來應現在的事;也以現在的人事來見證《法華經》的道理。上人教大家自問,聽經那麼久了,用盡各種方法、人間事、譬喻言辭了,法可有轉心?可有見證道理?若有見證,這部經永遠就「運」在心中,心見事,就能運法──知道如何做事,用你的心法去面對人事物,「經令運心,普化一切」。若全都用上,依佛所教法做事,「則於一一眾生之前,皆有我身。以是之故,得普現身,由經力也」。上人說,會通的人,就會貼近這法。

「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」;從佛聞法,從法入道,故得道應感恩供佛經。 
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很歡喜就是要來供養日月淨明德佛,因為從佛聞法,從法入道,「道者,路也」,走入了這條路來,有一個方向,故得道,應感恩供佛、供經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走過這路,知道開道人的辛苦,所以在路上,回過頭來向這「道」感恩,那就是供經。

即時入是三昧,於虛空中,雨曼陀羅華、摩訶曼陀羅華,細末堅黑栴檀,滿虛空中,如雲而下。
「即時入是三昧,於虛空中」:以神通力雨華香供佛。即普現身。於虛空者,表於空寂起方便用。
就是供佛之後,即入於三昧,心無時不在靜中,身心已經遍滿法界虛空中。以神通力雨華香供佛,花從空而下來供佛,香味從上而降;又普現這身在虛空中,表示空寂起方便,因為虛空很大,用種種方便力在虛空中。

入是三昧:理無出入,表用三昧神通之力,故言入耳。
在虛空入定,理無出入,表示已經得到這宇宙萬物的穩定真理,回歸宇宙空間,那種的三昧不動,宇宙空間不動,那種的定力,表用三昧神通之力,故言入耳。
雨曼陀羅華、摩訶曼陀羅華,細末堅黑栴檀:大小二種白色之華,表淨行。香質堅黑,細末而下。滿虛空中,如雲而下:表細行也。
雨曼陀羅華等是一個境界給那個道場莊嚴,輕飄飄地落下來,像雲從空而降,一點障礙的東西都沒有;如法在我們的身心中,一點都沒有障礙,就是入法雲地,法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
上人勉勵大家,「聞法學法要一心,心隨我們的身,身心毫秒都不可離開。」你若要輾轉才能夠法入心腦的話,就要去思考如何去轉才能轉化為你日常生活應用到的法。人人生活在這個大空間,無不都是微妙法,我們要瞭解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,時間分秒也是百千萬劫,你若停在時間中,時間是很長;若這樣疏忽掉了,很快飛秒不覺過去;你若有在用心,一秒鐘一輩子,一秒鐘你感覺到了,你一輩子用不完。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!


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

20200623 靜思晨語


精純無邪雜念 誠懇懃修正行
靜思惟皈敬儀 歌頌讚佛修德 入覺意昧德行

修行的本分就是修清淨心,清淨要從精純開始,心無雜亂想。缺了精純,心就靜不下來。眾生煩惱多,但煩惱看不到也拿不出來好清理,形成內心的雜念。遇到有緣的或親愛的人有甚麼不如意,我們就跟著他擔憂,就是沒辦法為他做什麼,只得空思妄想,也就變成煩惱。

煩惱擾亂人心,積習成病叫習氣,習氣的病難除,凡事想不開,起心動念都是煩惱,很多雜念在心頭,這樣的習氣從心腦想會變成行為。我們修行要先從去除煩惱開始,看清楚一點,聽到甚麼事或人家有甚麼危機、煩惱、困難,可以的話我們去輔導;不可以的話,就要認知那是他的因緣果報,應該隨他去,我們只要關心就好,不要將他的擔憂變成我們的煩惱。如果大家明白這道理,就知道別人的煩惱本來與我們無關,只是外緣緣進來。如果我們不將煩惱去除變成習氣,就會形成我們的形態,到時候想改也很困難。所以修行,第一步要「精」,要從源頭開始注意;有了煩惱,就要從源頭去除,回歸我們自己,減輕煩惱。

去除煩惱,還要去除貪的習氣。許多人因欠缺而貪愛,從愛擴大到無所不愛,愛到都有了,又怕失去,只想累積。常說有一欠九,得十了還不夠。一而再、再而三,到十、百、千、萬,滾下去到了億,因為內心的貪念還有空間,接著就要到「兆」。上人以「億」字──「人的意」,解釋,人心意沒有受控制,到頭來「億」還沒到、「兆」也沒到,就先走(台語音“兆)了。這人生中間還不知道理,也沒聽過佛法,不明做人何由?人生的價值是甚麼?沒有精純的心,只有邪念、雜念,心都是在貪。

佛陀說〈法華經〉,因舍利弗已經三請了,豈得不說?如果不說,眾生永遠沉迷;上人也感覺在這時代,疫情嚴重,也有所「不得不說」。「但這時候要說甚麼呢?說出來大家也做不到,很難,眾生邪雜念難改。」素食,對精舍來說是再理所當然不過;但一般人有很多藉口,說什麼因緣未到或覺得吃還沒有滿足,等有因緣就來素食,純粹是口欲難斷,可等到他滿足了,可能命也沒了。有的臨死前受病痛徵召,一直作惡夢;到斷氣時,幽靈開始來了,一股因緣的力量加上冥冥中的因果,就帶走了,去到來生苦不堪呀!

上人以昨天同仁報告的中南美洲,如地獄般的苦難,警惕人人,「人間所做一切的因,到最後幽冥業力帶你去了,眼睛打開就在那裡,連喝一杯水都困難,水都是泥土,苦呀!」像一位媽媽先生因確診往生了,孩子又多又喊餓,這母親撿起樹枝燒水在鍋裡煮石頭,哄孩子喝多一些水快去睡,肚子就不會餓了。上人感慨地說:「這位媽媽有智慧,但是拿甚麼來慈悲?孩子肚子餓,給孩子真正吃了甚麼?騙了孩子一時,拿甚麼讓孩子活命呢?」

上人心中有許多感慨事,尤其在勸素方面,儘管慈濟人用盡方法張羅,還要色香味送人吃,但大家都說「師父,勸素很難」,上人慨嘆,「很悲哀,也很無奈,要如何來淨化人心?如何讓人能夠精純、精進,很單純的聽法入心,了解過去的偏差,趕快回歸正道來?我們要如何能夠將雜念的貪去除,回歸正方向?」
上人警示大家,「現在眾生業力越來越靠近,這時候是給我們第一波的警告,要懂得將過去錯誤的行為改過,將業力的繩子鬆綁,回頭是岸。『誠懇懃修正行』,好好正行、正思惟。」如果將煩惱無明當成正常的行為,那就大錯特錯!「浪子回頭金不換」,我們從出生以來不知道方向,誤入迷途,現在聽到呼喚,應該要懂得回頭,反黑皈白,反錯誤入覺悟,「靜思惟皈敬儀」,我們要「感恩尊重生命愛」,轉凡夫念成佛心,愛護眾生、疼惜生命。

我們「歌頌讚佛修德」,一心進來,不再受凡夫的迷情引導出去,用心入正覺道,向前精進,「入覺意昧德行」。三昧就是不動、不偏,心已靜定,有規矩方向,再也不受邪思偏向誘引,「精純無邪雜念,靜思惟皈敬儀」。上人說,素食的人心就定,沒有吃的雜亂心,就會安分守己,疼惜天下眾生物,這叫做慈悲。

爾時、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及眾菩薩、諸聲聞眾,說法華經。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樂習苦行,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,精進經行,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,得現一切色身三昧。
此明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正方向。樂欲習學精苦之行,依彼佛法,安於其中。
在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的時代,那尊佛向眾菩薩、聲聞講《法華經》。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,在日月淨明德佛法中,聽佛說法,精進沒休歇,一直在經行。「一心求佛,滿萬二千歲已,得現一切色身三昧」。此明菩薩修行的正方向,他的興趣是苦行,學習精純無雜穢,煩惱雜念都完全去除了,不論什麼樣的苦,都能克服,依彼佛法,安於其中。

樂習苦行:菩薩之行六度萬行,行人所難行,捨己利他行。苦行,即刻苦己身之行。
這尊菩薩除了苦行,也積極行六度萬行,希望早日完成菩薩道,所以「行人所難行」,人所走不到、做不到的,他忍著也要向前走,也要做到,沒有障礙。就是有障礙也一一克服,沒有退縮。「捨己利他行」,這是一切喜見菩薩的苦行──刻苦耐己身之堪受行,所有苦都往自己身上攬。

真修行者,必先克治一己之憂悲、貪欲、忿諍、散亂、放逸、懈感之種種煩惱。
真修行者所有憂悲苦惱,自己承攬,讓大家快樂、得福離苦;也克服貪欲、忿諍、散亂、放逸、懈感種種煩惱。自己一人承擔,不讓眾生受這些習氣染穢;他的精進不是只有成就自己,是真心要去成就他人。

精進經行:精持一心修進,晝夜行道。直來直去,名曰經行;是名常行三昧也。
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就是這麼精進,把握分秒,晝夜行道。「直來直去」,就是調直道,上人也常說,「大菩提道直」,修行在菩提道上,直來直往,沒有離開菩提心念,名曰經行;白天勞作、晚上經行,心都沒有懈怠、沒有動過,是名常行三昧也。

精進經行:即常勤行道無間,等持三昧,半行半坐,一行三昧,長年坐定。
般舟三昧,不坐不臥。
精進經行也是常勤行道,沒有間斷。「等持三昧」,心不動,該持的法絕不漏失;一行三昧,菩薩半行半坐,都是功夫,沒有說讓身體舒服一下。上人常因身體不適,坐也不舒服,要將身體調直也不舒服,所以能理解其中三昧,故說,「若看到這樣的精進,自己也會覺得慚愧。」
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安然自在,行動中沒有離開三昧,長年坐定,哪怕你看他在動,也是在入定中、善思惟,心念都沒有偏過,「般舟三昧,不坐不臥」。就是精進。

一心求佛,滿萬二千歲已:以精進苦行,專求佛道。至勤苦卓,經歷許時。
得現一切色身三昧:以勤苦故,即時證得普現色身。
一心求佛,滿萬二千歲,以精進苦行,專求佛道,修行要從內心用功,長久不散失,不眠不休,直到讓人看到色身的莊嚴,也就知道一心在定中善思惟,心無雜念,即時證得普現色身。

遍滿虛空法界,時行菩薩行,莊嚴種種佛剎,成就一切眾生,隨起一種善根,皆具萬德。這個色身莊嚴相遍滿虛空。他時時行菩薩行,所到的種種佛剎、地方都能莊嚴。人人若看到,不由自己就起了善根,不必說話、說法,隨起一種善根,皆具萬德。這就是有德的人,身相就能夠降伏他人;凡夫無德也會沾佛的佛光,他的身行就能改變他的行為。用莊嚴相來改變凡夫相,很不可思議!

三昧,亦言三摩提,義言正定,或言等持,謂心體平等任持無所偏著;亦稱正受,謂心體圓明不受一切。
三昧,意思是正定或等持,總一切法,持一切善,就是「謂心體平等任持無所偏著」,視眾生都平等。所以我們為何不都茹素呢?眾生皆有佛性,不忍眾生受苦,這也是菩薩修行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道門。「任持無所偏著,亦稱正受,謂心體圓明不受一切。」

現一切色身三昧:佛之法身一真常住,本來圓遍法界,若真能證此者,於其所見之山河、大地、草木、叢林、虛空、日月、一切有情、無情,即知無一不由法身所現,即知此一切色身無一非法身所攝。所見一切物之色身,既無一物非法身,則能見者之色身,自亦不離於法身之性。

佛之法身一真常住。法無生滅、慧命常住,我們若法入心,就會永恆隨著我們的身行去來。本來圓遍法界,若真能證此者,所有天地萬物,有情與無情,無不都是從法身所現,說的就是我們的意識──意識清淨、純真,所看到這些東西就跟凡夫不同,都能轉識成智,即知此一切色身無一非法身所攝。「所見一切物之色身,既無一物非法身,則能見者之色身,自亦不離於法身之性」。成就了德行當然讓人看起來就是有德,也有心得。「德者,得也」。我們要去學大德行者是如何修行的。

眾生以向執己見,故見各物皆非己有,若己見破則我相破,我相破則一切色身相破,是為能得此三昧之義。
眾生向來累積的所執很多。開頭說的貪,也是執,執著有還要更多、執著他是我愛的人、不捨他煩惱,他的煩惱就是我的煩惱,這都是執著。因為有執著,「故見各物皆非己有,若己見破則我相破」。我們若突破了,什麼東西都跟我無有關係。「若己見破則我相破」,若能破掉了那些己見惑,那些事就真的與我無關了,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自己的苦厄都度盡,才有辦法度他人的苦厄。「我相破則一切色身相破」,我們要先破除我相,才有辦法破除我們一切見聞的相,「是為能得此三昧之義」。

上人最後叮嚀大家,我們要知道的法很多,但「萬法從一心攝」──一心通,萬理皆徹。我們要先了解「真純的意境」,心真純無雜念,生活中精進,才是我們修行的本分。「精純無邪思雜念,才能夠誠懇懃修正行,自然「靜思惟皈敬儀」,心就在這裡如法去修行。我們時時用口讚佛、讚法、讚一切眾生;人人心中有佛,人人所行無不都是菩薩道,將來一定會成佛,如常不輕菩薩所修的行。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!
 


20200623 志工早會:安住心才能平安

上人提到近來無論與誰見面或是視訊通話,話題都沒離開過疫情,且大家報告都說,疫情越來越嚴重,全球確診人數破九百萬,尤其巴西、美國等地,死亡人數分別超過五萬、十二萬。巴西面對經濟衰退,很多工人上街喊著要復工;疫情控制不住,疫苗又沒上市,一直停工又造成斷糧,大家都心慌意亂了,像玻利維亞人,知道人力無法阻擋,求無所求,寧可相信偏方,在大太陽下曝曬,展開雙手,求太陽殺死病毒。

看到這樣的迷信,上人嘆息表示,「這是天下從未有過的疾疫、瘟疫,造成的大惶恐,很可怕;也確實沒藥醫,也死了很多人,死了連棺木都買不到,只能用紙糊的或裝垃圾的塑膠袋;連死要找個地方安葬、好好安息都難。」上人藉此大哉教育,勉勵人人見人間苦難偏多,「我們能做樂做、能說快說、能改快改,要多宣導人人啟發愛心,不忍心再殺,增加幽靈的反撲,要轉惡念為善念,求饒求懺悔,同時感恩大地提供五穀雜糧。」

一旦氣候變遷,大地要供應五穀雜糧也難。像非洲、中南美洲,就是已經飢荒到連喝水都難。當地人常常得走很遠的路,才能取那一點混濁的水。辛巴威朱金財師兄十三年前曾經幫助當地開挖十幾口井,畫面中還可看到水噴出來時候大家歡天喜地的樣子。可十幾年過去,又遇到乾旱,又聽到無水了。上人說,「我們今天的安穩,要想來日會有危機。危機蠢蠢欲動,我們要戒慎虔誠,人人要表達虔誠懺悔,身體力行愛,茹素是最好的表達,不能再等待了。」

只是看到慈濟人殷勤推素,兩三個月來,天天提菜籃,入菜市場,挑菜買菜,天氣那麼熱還要入廚房去;所準備的量又不少,上人心裡只有錯綜複雜的感受:即是不捨、感恩也無奈。不捨大家的辛苦,感覺每個人都在小家庭,需要那樣張羅嗎?那麼長久時間,天天為了餐食,用那麼大的力氣,傷腦筋思考一餐幾樣菜,道道菜要色香味。那是慈濟菩薩勸素的誠意,沒有其他意圖,接受的人是禮貌的接受,一句「感恩」或者「很好吃」,他們就會很開心了,「好吃再介紹給他人,我再做」,上人嘆了口氣表示,「吃的不知道茹素的意義,接受的是否也能瞭解慈濟人那麼單純、誠意的付出?」

上人教導慈濟人,「送餐食,禮到,理也要到。用虔誠心送餐送禮,裡面的真理要讓他知道,吃你這一餐,充滿調適身體的營養,也是淨化心靈的虔誠。」上人天天都在跟大家說,茹素營養夠,吃葷的負著生命債。大大的血口吞進去的生命,都是幽冥冤魂。為了人類的口欲,鯊魚被殺,血染紅了海洋的畫面,上人請大家以精純無邪雜念心,靜思、細思。

上人說最近說的話看似重複:「我常說,因為怕人會忘掉,我怕有人沒聽到,我非說不可、不得不說;在這時代,人人應該醒悟的時刻,不得不茹素、非素不可。」過去主要安人心,現在安人心以外,還要提醒人人居安思危,「持齋戒,才是表示謹慎。沒有顧好我們的心,一錯很難拉回來。希望人人早平安、午平安、晚平安,時時刻刻都平安。顧好這一念心,安住心,才能平安。祝福大家。」



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

20200622 靜思晨語

妙觀察於諸法之相,而施說法、斷疑之智
善觀諸法,自相眾相,無礙而轉,攝觀無量

「妙觀察於諸法之相」,要用心用腦啟動妙觀察智,看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及聲色,能準確的分別、判定什麼事該做或該斷,要能清楚分別事相、是非清楚。過去上人教導過我們轉識成智:轉五識為成所作智、轉六識為妙觀察智、轉七識為性平等智、轉八識為大圓鏡智。若平時大家有用心思,現在再聽,就會覺得很平常,反之,就會覺得很陌生。我們要探討「諸法之相」,要接受佛陀所施教法,對不同根機的人說法,讓大家聽懂,有疑惑的也讓他能斷疑。

上人說,複習「轉識成智」之理,才有辦法斷疑生智。有過去的基礎,平常都有在用它,現在再提妙觀察、善觀諸法,就好像昨天才聽過般、很親切,自相、眾相,也是很熟悉的相,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。

這一波疫情,海外慈濟人僅能靠著視訊跟上人連線。「現在師父在說話,條條線通了,師父的相就在他們的面前,會動、會出聲音,靠現在的科技,他們一開機、開門,師父就入門,他的耳根、眼根,就有很熟悉的相,心門打開,條條道理入心。」也是自相眾相,很熟悉的相。

最重要的是上人希望大家瞭解世間相──目前的生態,很複雜紛亂。像美國現在的社會很不安定,為一非裔男子被警察逮捕壓制往生的事情,爆發示威,上人說,這都是大家長期心被壓迫,借力使力譁然起來的,美國這次的事件也延燒到其他國家,這種精神的影響力,都是從「相」開始,自相、眾相,就是這種分別相,不同的觀念,我的看法、你的看法、他的看法,人人不同,才惹起了人間社會的動亂相。

「我們如果有法在心,甚麼相都沒有障礙。無礙而轉,攝觀無量。」上人提醒大家不要受到動盪影響而心轉,但也不要因為心不轉而被卡住。「人轉我們不轉,人不轉的我們要轉,這樣會被卡住也很危險。」「要轉,但要無礙我們的心。」上人教導大家,隨著時間的轉動,不會有過不去的大小事,心如果沒有罣礙,不管自相、他相、眾生相,都不會有障礙。最重要的是面對人事物,心腦要能夠善觀察,「攝觀無量」,很細微地去看,及時總一切善,持一切法,攝住世間一切萬法,掌控自己的心。

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,現在人間很多事給我們很多經驗、見識,像這一波的疫情,讓我們真正看到人間很多不同的生態。學佛者「妙觀察於諸法之相」,了解很多世間的相,增廣見聞,自然智慧就無礙,就是煩惱相現前,也能夠化解,無礙而轉,轉煩惱成菩提,「攝觀無量」,分析清楚世間相,心一點都不會受到影響。

昨天上人與美國連線,他們報告新的一波疫情又起,人人驚恐。但慈濟人有法度,大家聽上人的話,把心安住,嚴格將自己管理好,還能出去送很多防疫物資給第一線需要的人,包括1194家機構及醫療診所五百多間。同時慈濟人也宣導茹素,兩個月內已送出超過十四萬餐素食便當,依便當業者統計,算起來可以減殺一萬多隻雞及281隻豬。上人讚嘆,人人發心為善,力量可大了。現在全球人口七十七億,動物的養殖、排泄等都會造成污染及溫室效應,像現在才農曆五月就熱成這樣。上人常說氣候變遷,都是與我們的生態有很大的關聯。

為了應付這一波,美國總會執行長濟弘師兄及負責醫療志業的濟捨師兄互相配合,分配人人有事做,上人說,「這就是人間菩薩發揮妙觀察智的時候,他們真的要去轉很多的煩惱。看到世間種種的形象,要如何轉過來去付出?」除了勸素茹素,齋戒護大地,他們也將舉辦水懺。

接著上人開示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,希望大家要很用心聽。藥王菩薩多生的苦行,都是為了化度人間。現在釋迦牟尼佛的道場,宿王華菩薩請佛略說藥師菩薩的過去。菩薩們在寶樹下,聽佛陀開始描述那境界:

寶帳覆上,垂寶華旛,寶瓶、香罏,周遍國界。七寶為臺,一樹一臺,其樹去臺,盡一箭道此諸寶樹,皆有菩薩、聲聞而坐其下。諸寶臺上,各有百億諸天,作天伎樂,歌歎於佛,以為供養。
此諸寶樹,皆有菩薩、聲聞而坐其下:大願喻大名樹,寶樹多華樹,眾生所遊樂,住法名坐。
那裡建設莊嚴、街道很直、房子整齊、景觀很美,整個國土的生態就是很莊嚴。那裡有很多寶樹,菩薩、聲聞都在每一棵樹下坐著。「大願喻諸寶樹」;寶樹譬喻藥王的大願;相較於草,樹就大了。寶樹多華,就像現在鳳凰花樹開很多花、木蓮花樹也是一樣。在這個地方,「眾生所遊樂」,大家心無掛礙,輕安自在,在樹下乘涼聽經,「住法名坐」;法住心中,叫做「坐寶樹下」。

「諸寶臺上,各有百億諸天」:此明諸天人眾供養。能持諸一切善念行,名為諸天。
「作天伎樂,歌歎於佛,以為供養」:諸天眾和樂之音,名天伎樂。歌揚讚歎佛之功德,隨順佛心名為供養佛。
每一個寶臺,像戲臺架高起來,上面裝飾得很莊嚴,臺上還有百億諸天,「此明諸天人眾供養」,這就是天人供養聖賢。天人來作天伎樂,獻歌、獻伎,歌揚讚歎佛之功德,隨順佛心,讓佛歡喜,而供養佛。

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,及眾菩薩、諸聲聞眾,說法華經
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是藥王菩薩,過去往昔長遠劫無量世前之名。以慈悲故,常為眾生之所喜見。
那時候,日月淨明德如來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等說法;其實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是藥王菩薩過去往昔長遠劫無量世前之名。這是佛陀要描述藥王菩薩從過去在修行的時候,佛也為他說法過。很多人看到這位菩薩就很歡喜,所以名叫「一切眾生喜見菩薩」。

「及眾菩薩、諸聲聞眾,說法華經」;大乘菩薩之眾,及小乘聲聞、緣覺眾、辟支佛等眾。佛為眾亦說妙經。
彼佛普度一切眾生,故為喜見。及諸三乘說經,但喜見為當機,付囑流通,如今身子同也。
佛當時就為一切喜見菩薩及大乘菩薩之眾及小乘聲聞、緣覺眾、辟支佛等眾說《法華經》,一切喜見菩薩也受法了,聞法、傳法,同樣用這法廣度一切眾生。一切喜見菩薩是當時候請佛說法的當機眾,像舍利弗請佛說《法華經》一樣。所以在那場說法當中,那尊佛「付囑流通」,如今身子同也,與現在舍利弗一樣。


上人最後說道,「大乘經典要講也要有因緣,如舍利弗的三請。有因緣佛即開始說《法華經》,大家要用心聽,如入寶座一樣,用莊嚴、尊重的心來接受法,讓法分明在心中而不漏失。」上人最後叮嚀大家,聽法要用妙觀察的心,法入心才有法益。「善觀諸法,自相眾相,無礙而轉,攝觀無量」。法在內心裡如在寶座席裡,好好攝藏。時時要多用心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