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

入我門不貧 有心克服萬難 使命必達

12月4日志工早會,上人與眾分享慈濟的緣起。
「回想當初那一群貧、病、殘障,
或者是一家人困在簡陋的環境裡,實在是苦不堪。」
上人表示,當年就是見苦,體會苦,才會發心力願;
隨著環境的變化,把握因緣,
才有一步一步向前走,一件一件去完成的志業。
「苦難眾生成就道業,所以才會常常跟大家說,
付出不應該有所求,更應該感恩!」

當年,慈濟委員到貧病者家裡,為臥病在床者清理破爛的環境,
一分無私的愛與精神,傳承至今,是為靜思法脈的相傳。
示當年環境克難,道路坎坷,
但慈濟人的愛跟熱情跟現在相比,毫無遜色;
當然現在慈濟更蓬勃、有活力也是事實。
緬懷一個個老菩薩,想到彼等而今不知何往;
上人叮嚀大家要惜緣啊!
上人愷言,假如沒有過去的克難、簡陋,
沒有那時人人真心的付出,哪有現在這一條路的平坦?
上人勉眾「舊法要新知」,多體會前人的努力。

慈濟工作從慈善開始,接觸許多病苦,
上人心生不忍,才開始後來的醫療志業。
上人想起三十多年前,慈濟於1972年開始舉辦的義診。
原任職於昔日花蓮省立醫院的兩位護士加入了慈濟委員行列,
親見病苦偏多的世間,
一念心促成該院的外科、內科、婦科及小兒科多位醫師,
加上一位在花蓮市開業的藥師,
在慈師父的俗家媽媽提供的地方開始義診。
1973,則開始下鄉義診兼往診;
有的醫師會說:『他不能來,我們去。』
上人回憶那段日子,有些病重雜症的得往外送醫,
慈濟幫忙承擔醫療費用,然而問題仍然重重,
深感在花東地帶的人一旦有病,除了無語問蒼天外,
有時或誤診,或是束手無策等諸多無奈,
遂決心在花蓮建蓋醫院。
蓋醫院,又是一番心血的歷程;
幾年的辛苦,終將社會一分愛的力量聚集起來,
慈濟委員在此時不斷地產生,人間菩薩隊伍浩蕩長。
上人說:
「佛陀說『入我門不貧』,
我們只要有心,事就不難,克服萬難,使命必達。」

之後,看到社會有了青少年問題,
上人決定要好好地樹立人文道德觀念,
決定規劃大學,慈濟四大志業也一一成就。

回憶歷史,上人感恩人人那一分的無私大愛付出,
建立感恩、尊重與愛的歡喜人文。
像一位過胖的周女士在慈濟年輕醫師的引導下減肥,
醫師請她在想吃東西時,就把買東西的錢投進竹筒,
解除不好的習慣,還可以救人做好事;
繼之地,周女士在素食的孫子影響下,也開始茹素。
上人說,
「人生奇妙,孫子不忍心吃肉,與阿嬤結好緣,
碰到生命中的貴人都可以得救。
大醫王就像佛,病人聽話互動,
所以人人要把握因緣結好緣。」

再回首曾經伴隨自己走過慈濟菩薩道的老委員們,
人甚是懷念:「這都是人世間的輪迴,來來去去,不可思議上。
不管怎麼樣,請大家身邊的菩薩,
人與人之間要好好地拉緊,好好結好這一分緣!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