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

20200608靜思晨語



大慈悲行,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處無所畏,坐如來座
上人以人間事說人間煩惱由來,也教導大家如何「大慈悲行,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處無所畏,坐如來座」。面對人生,看到、聽到的,要分得清楚。

一人寬心大悲,雖處處遭挑剔,卻時時讓步,若無其事,挑剔人的人卻好像有過不去的煩惱般,第三個人勸說,「對方凡事都感恩自在,而你呢,看起來很辛苦,這個你不喜歡,那個你不滿意,時常都批評,聽的人也聽得很辛苦。」
挑剔的人說自己是很辛苦,「但為何對方要讓我那麼辛苦呢?」
「對方沒有要讓你辛苦,這辛苦是你自己拿來的。」
「我只是想對方順我的意。」
「如果對方與你一樣,就有得吵了。兩個人都執著,都會計較,兩人都會很辛苦的。」
「我就是看到他甚麼事情都好,所以我看不過去。人家欺負他,他也不自覺,我很想幫他說話,他反過來對我說,這沒甚麼。人為何能忍到這樣的程度?我看不過去。」
「他有這樣寬容的心,跟你有甚麼關係,為何要替他出頭呢?他不是跟你說對方沒有惡意,為何你一定要說他是被人欺負,為何忿忿不平?」
挑剔的人自己想想說,對啊,人家從頭到尾都那樣的和氣,自問為何我過不去?「可能是我自己的心量小,我想要庇護這個人,為他好,但欠缺去愛其他人的心。如果我將自己的心量放大,也一起愛那個人的話,不只他們兩人歡喜,我也可以加入歡喜,這不是皆大歡喜嗎?」

上人以此教導大家:「兩個人歡喜不夠,還要多一個才行,三人成众,就是眾皆歡喜。」挑剔的人轉一個念,歡喜自在,惡的形態也轉為祥和,這樣的心境,就是大慈大悲行。

「佛法就是待人處事之道,別人如果做得好,我們讚嘆歡喜,隨喜就有功德。看到人家幸福,祈望天下人人相融自在,這樣就圓滿了,叫做『大慈』;『大悲』是人傷我痛的精神。看人那樣對人不滿的怒氣與型態,知道他心很痛苦,感覺不捨,引導他打開心,讓他想通了,「原來問題出在我自己,懺悔啊!」想得通,對人寬心大量,自然就會讓人看來我們是很圓滿善良的人,三個人會合起來,就是大慈悲行。」三人有志一同又去幫助心打不開、被煩惱無明糾結的人,就「四合一」了,「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」。 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去教育,去轉苦為甘,就是甘願人生。

每個人都可以接受佛所說的教法,叫做「入如來室」,同時「著如來衣,處無所畏」,去到哪裡我們都可以輕安自在、無所畏。〈法師品〉教過我們「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」,在甚麼環境都可以忍辱的話,就沒甚麼好計較了,甚麼人說甚麼話,不要放在心裏就沒有甚麼好忍的,所以不是「忍無可忍」,而是「忍無所忍」。我們的心上並沒有刀,就不用忍。彼此同行,人人心量開闊,自然沒有甚麼是非在我們的心裡。「悲」字上面是「非」,沒有不對的事情在我們的心,事事順心。沒有非法可忍,無不都是法。

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」,就是惡的形象是我的老師,給我們警惕,是在教我,這還有甚麼這個人對我不好的呢?人人都是好人,人人都是帶我入如來室,讓我認識更多的佛法,所以我感恩他。他讓我知道這件「柔和忍辱衣」,穿起來飄然自在,也讓我不管處在哪裡都歡喜,「處無所畏」、「坐如來座」。

上人提到馬來西亞沙巴斗湖的慈濟人,兩年前回來精舍,提起一個黑區 (甘榜狄丁岸,沒有人敢去,連警察都不敢去。當時上人跟她們說: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地藏王菩薩發願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,我們要守在地獄門口,既然人間有地獄,菩薩要去看那個地方的惡,是甚麼樣的環境造成?是人人都惡嗎?佛陀說人性本善,那個黑暗的地方缺人去點燈,你的心中有一念善,到那個地方,說不定可以將那裡變成光明。不要只是聽風聲說那裡惡,沒有人敢去,越傳越惡。

之後一位老菩薩就很勇敢的先去看個究竟。原來那地方人住的房子很破爛,幾乎頭沒有頂天(屋頂都是破紙板、塑膠),腳沒有踏地,屋子不很乾爽,因為是在海邊搭建的,地上是快要斷的竹子,人走在上面,竹子會彎。周圍都是黑黑的,因為吃的、喝的、排泄的、丟的垃圾,都是在那裡,如〈地藏經〉形容的「糞尿地獄」,難怪沒有人敢去。

老菩薩看到一群一群小孩三、五人結黨,蹲在地上賭博,在那裡吵罵、打架,這就是他們童年的活動,也是他們的環境,難怪外面的人傳那裏是兇惡的地方,其實裡面看到很多無奈、孤兒寡婦。孩子生很多,都是單親媽媽,都沒有受教育。爸爸去賺錢,幾年沒有回來了,那裡是一個非常弱勢的區域。

慈濟人進去那裏「點燈」、做他們的貴人,慢慢教孩子洗澡、洗頭,清潔環境。為沒有戶籍的孩子辦戶口,讓他們可以去讀書,破爛的衣服轉身一變成制服,大人也有了工作。前天連線,上人看到孩子都不一樣了,比前年長大了些,他們讀靜思語,還跟師公說感恩,上人看了歡喜讚嘆:「這就是因為佛法在人心,人心將佛法大慈悲行在人間,改變了人間的苦難。菩薩已經在如來室受教化、入人間。看到這一群的藍天白雲來了,大家都很歡喜。過去是外面的人怕裡面的人,裡面的人怕外面的人,現在都不怕了,這不就是「處無所畏」嗎?到哪裡都安然自在,就是「坐如來座」。藍天白雲的慈濟人坐在那裡,跟他們一起聊天、說話,不就是像寶塔內多寶佛、釋迦佛共同在那裏安然自在,在為人間說法嗎?」

「學菩薩法要多見聞菩薩事,這就是人間菩薩入人間救拔苦難。每一個家庭都有苦澀的人生,跟慈濟人接觸後,人生變得很甜,所求也不多,希望這世人看到他的孩子讀書回家後可以說道理而已,多麼歡喜呀!」

『所以者何?如來有大慈悲,無諸慳吝,亦無所畏,能與眾生佛之智慧、如來智慧、自然智慧,
如來有大慈悲,教育我們開闊心胸,接受佛陀教育後無所吝嗇,可以幫助的要盡量幫助,還能見苦知福,發現自己原來有那麼多可以助人,也可令眾生得很多智慧,正是如來所教我們的智慧。像這苦難的地方,我們原來可以付出很多。師父跟我們說一,我們不斷燻習,從一認識到三到十。就是要聽,不怕囉唆,聽越多譬喻,越瞭解,原來我們聽的法,可以應用在那麼多地方。

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。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,勿生慳吝!
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,凡此諸智,佛悉能與眾生令得法樂,故曰施主;
如來是眾生大施主,不斷施教,凡此智慧,佛都願意給大家得法樂,讓我們從法中得法喜,認識很多事。佛以法布施我們,我們才會布施他人。
大施主於一切之人行大施者。
無量壽經上曰:我於無量劫,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窮,誓不成正覺。
要做大施主,沒有不發心立願布施的。若不是生生世世普濟貧困人,若沒有做大施主是不能成佛的。
以所授妙法,為給眾生以究竟之樂,故曰大施主。
付出後,有喜樂感,體會真正法喜。
付出後很歡喜,不會不捨得,為給眾生以究竟之樂。很歡喜做,才是真法喜。

教諸菩薩,亦當隨順學如是法,施與眾生,勿生慳吝。菩薩欲學佛,即應學如來以如是難得之妙法施給眾生,令入佛之知見,否則即不為學佛。
佛教導菩薩法,我們行菩薩法,要傳菩薩法,亦當隨順學如是法,這樣學這樣做,這樣傳,施於眾生,令入佛知見。否則,即不為學佛。要像佛一樣,視天下天下眾生無不是我的孩子,如大悲父。未來也要把眾生當著孩子,將法傳給他。

所以令汝等廣宣此經普得見聞者何?
以如來是眾生之大施主,具三行,能與眾生三智,汝等應當隨學也。
三行:
一.大慈悲行,平等滋濟故。
二.無慳吝行,竭內外財故。
三.無所畏行,不憚煩難故。
大慈悲行,看眾生平等,不只是施捨有餘,還要繼續施捨無慳吝行,儘量付出,如掏井水,井水不會乾。付出去的是法財,跟人人結好緣,成就好因緣法。無所畏行,安心做,慇懃不怕辛苦、不怕麻煩,再困難也要精進。

以此三行,能與眾生三智:
佛智,離二乘見故──行大乘
如來智,離菩薩見故──變得自然、無我相
自然智,離諸取證,不由他悟故──人人可得佛究竟的法。

三智唯是一乘實智,但隨德用,其三稍異,佛覺了一切,逈異二乘,即一切智也。
現在眾生人間需要什麼,隨我力量付出;有做才有得,所得是德也。隨喜去做,有力量去做,做了歡喜就是我們所得。
如來果號,揀異因位,即道種智也
如來果號,是所修所得的果。脫離小乘入中乘到大乘,心無罣礙,無量劫數的因,走到最終目標,就是果。
自然者,任運而知,不然而然,俯會無差,如月臨淵,即一切種智也。
室中能施三智衣座亦然,三軌各具三智,能施眾生果地三智之用,方為大施主。
三智之用,方為大施主。法若能差不多瞭解,要走的路變得很大,去來自如叫如來,所以念念要多用心,不要漏失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