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

20200629靜思晨語


菩薩住定三昧 則淨明能明了 諸法無有障礙 是名淨明三昧

上人說,芸芸眾生在人間,社會的人事物都複雜化了,需要佛法來淨化,回歸清淨的本性;否則,人間一直濁化下去,大自然生病了,人的身體、思想也生病了。過去的「明明德」觀念沒有了,以前人讀的《四書》、大學之道也沒有了。現在人嫌過去的教育過時,不值得拿來用,讀的多是現實的課程,但對現在新社會的經驗又很淺薄,沒有清楚的生活方向、定律,所以也過得很辛苦;年長者還是覺得過去的教育簡單、清楚明瞭,背誦幾句就可以成為座右銘,幾句好話就身心受教,一世人的方向也很清楚,看到人品典範、修養,都可依教奉行。

在這時代,年長者感慨很多,年輕人的煩惱也很多。中生代在他們年輕的時候,看過父母的辛苦,了解父母的恩德,所以懂得孝順,知道孝養父母是應該的。但年輕的一代就無法體會父母為了培養他們,從南部送到北部,又或送到國外的苦心了。

二、三十年前,父母把孩子送到國外去,哪怕是當小留學生,也覺得很風光,但年老時,盼孩子回來,孩子卻說,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顧,無法回來照顧老人。這些父母一半是悲哀無奈、一半還是有一點安慰,說孫子大學畢業了,哪裡成家了、有成就了,提起時還會很歡喜;只是回到現實的孤單,有病痛時身邊沒有人,還是難免無奈。上人都鼓勵他們,「不用煩惱,在慈濟有大家庭。」他們也有感於「法親比親人還親」,師兄、師姊常常來關心,也很滿足了,好在有做慈濟。

上人還是勉勵他們,「把握生命,只要能說就要說,能走就要出來,不然,新的志工就不認識你,慢慢就疏遠了。要靠自己出來互動、傳承、陪伴中年人,將來需要他們來關心我們、陪伴我們。」這叫做覺有情,你關心人,人關心你,彼此成為善的循環,成為大覺有情、大法親的家庭,比靠自己的孩子還實在。尤其上人設計了「壽量寶藏」,讓人人寄壽五十年,現在才三十多、四十歲,記得以前這年紀打拼的樣子,坐直、挺身,人人都年輕起來了,也利用分秒付出。

因這一波冠狀肺炎,多國政府有禁令,六十五歲以上無法出門,有些國家還把禁令延伸到六十歲以上,就不准出門。海外慈濟人分享,感恩法親送去實用生活包,上人也對他們說,其實去送生活包的志工,有的比他年紀還大,在這時候,只要我們嚴格的保護好自己,生活還是可以如常。「大家如果都說被禁令禁足,無法踏出去,整個社會就被禁錮起來,好事無法伸展,無法發揮幫助人。」

上人這幾天跟海外視訊連線,很高興聽到大家行動如常,尤其聽到年輕人說,因為現在工商業停了,現在更不能說沒有空,所以出來陪伴年紀大的志工,去機構送愛心。也有人利用時間舉行讀書會、參加早課精進等,互相分享心得,讓法親情更凝聚。

「這一波很微妙,雖然說疫情嚴重,大家很惶恐,卻也可讓人多了互動,增進覺有情,也讓大家好好聽經,靜下心來回顧,真的是大哉教育。」昨天加拿大與香港慈濟人視訊通話,大家也表示更加精進,對佛法更用心去思考,雖然經濟蕭條,但這波也不算是損失,反而增長了智慧,提升生命的價值,因為心靜下來,回顧過去,讓心靈有所得,還有時間可以讓法親多互動、關懷,比忙忙碌碌的人生更有價值。

有些人過去忙賺錢,追求財富,但人生無常,上人說,數字其實是不實際的,像南美洲、非洲這些地方,鈔票的面值是算「兆」的,可幾兆也買不到一塊豆腐,我們還要執著甚麼?最重要的是把握生命的分秒去付出,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。像香港著名的香格里拉集團員工,也把握這一波沒有那麼忙碌的因緣,去關懷那些住在「棺材房」、「籠子屋」的人,他們就只有一張床睡覺的地方,住的空間就如棺材般大小,由籠子分隔開來,這就是人間,但這些人又比一些露宿街頭、怕人趕的人好些。

見苦知福,這些員工以前會嫌自己的生活不好、不如別人,現在看到他們的環境不如自己,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很好、很有福了,開始懂得感恩,發心投入做好事,還說慈濟是精神的食糧,讓他們得到心靈的歡喜,增長慧命。甚至很多人說靜思語安定了他們的心,還可用來輔導別人。上人說,平安時,我們就要感恩有福,生活充足有餘,已經可以稱為是「享受」了。不用去見苦,才知道自己有福,且要祝福人人都可這樣平靜、平安,這就是一片清淨覺悟的佛土──人心沒有貪染,也沒有憎恨。與人無爭、與事無爭、與世無爭,就是生活的淨土。與人無爭,看人就歡喜,不只享受而且很知足,還要求甚麼?

昨天上人開示,提到了菩薩用行的供養,以清淨心及勤精進虔誠供佛,還覺得不夠,要用身體供養,「即服諸香,栴檀、薰陸、兜樓婆、畢力迦、沈水、膠香,又飲薝蔔諸華香油,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」,將各種珍貴的香草、樹木淬煉出來的油或喝、或抹在身上,或噴在衣服上,「滿千二百歲已,香油塗身」,長時間以香薰身。
(上人講話很吃力,要很出力,所以請大家更要用心聽、耐心聽。)

於日月淨明德佛前,以天寶衣而自纏身,灌諸香油,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,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。
此釋然此身供養,先以衣纏,次灌以香油,如燭之狀;以神通力、大願之力,而自燒然百福之身。淨因淨果,因果一致。神通力願,明不以世火,還依三昧智火。自然身,表爍滅幻緣故。捨身自然,亦苦行之一。苦行以克治我相為本,我相以身見為本,身見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止。以見一空,則一切煩惱空。此就凡夫對治惡見言之也。更就菩薩功德言之菩薩,功行圓滿,福德莊嚴,在在與般若相應,故其報身即等同法身。此法身既具足一切功德之香,復具足智慧光明之德,明為能自熾然之義。然仍不自滿足,以此智身迴向於佛,是即然身供養於佛之義。

日月淨明德佛前,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以天寶衣,這最有價值的衣服纏身,像印度人的穿著一樣,完全把身體奉獻,盡心力讓身體很乾淨,將它纏一纏,全身灌香油,像一支蠟燭一樣,表示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。

上人舉受戒時大家頭上燃戒疤一樣,也是要身心奉獻,代表虔誠發願與供養。上人自己在小木屋修行時,也於每月農曆二十四日,抄一本經,同時一次次的燃香供佛,表達虔誠與決心。現在慈濟的藥師法會,也是在每月農曆二十四日,大家虔誠精進,表達最盡心力的供養。同時,也會在這一天,給感恩戶發放物資。上人回憶以前,感恩戶多攜家帶眷,「我們就煮一餐很豐盛,讓他們全家在這裡用一餐,領到豐富的物資回去,這是很早期每個月的發放。」現在多是慈濟人將物資送到他們家裡去。上人說,菩薩這樣入群去付出,也是行的供養。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有限,唯有大家精神會合,人人兩隻手伸出來,用千手的力量去付出,才有辦法擴散到每一個角落去助人,大家精神貫通了,和合力量,這也是「神通力」,也是「大願之力」。

菩薩然身,是以一股熱情,來到佛前讓佛看到他的淨因、淨果,百福莊嚴,身心會合,「神通力願:明不以世火,還依三昧智火」這裡所說的不是世間的火,所燃的也不是世間這身體,而是累生累世的神通願力,就像平常的人說的「他很熱情」,這熱情熱到什麼程度?摸不到,只是一個形容,菩薩燃身,也是形容過去的付出,累積的熱誠,現在攝收在精神面,要將修行的成績呈現給佛陀,讓佛了解,佛所教法,菩薩很有成就,「還依三昧智火」,心沒有散亂,以定力現神通,精神貫通,與佛會語,佛陀以他的神通力也能夠了解菩薩的心意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「自然身」,也是表達「爍滅幻緣故」,就是去掉世間緣,如上人常說,捨小家庭,入於如來大家庭,不受小家庭的小愛纏住,要奉獻於人間的大愛,精神的力量回歸到如來的本性,是超脫的精神,「捨身自然,亦苦行之一」。其實藥王菩薩過去所修的苦行很多,無法一一說,重點在他的身心奉獻,不只是入人群付出,回歸來供佛,連身體都願意奉獻,就像「赴湯蹈火」,也是一種形容,不怕辛苦,我都願意。

「苦行以克治我相為本」,敢去苦行的人就是無我相。人之大患,常是因為有這個身體,有身體就有煩惱,所以說,「我相以身見為本,身見為一切煩惱之所依止」。「此見一空,則一切煩惱空」,只要我們沒有這個身體,就沒有什麼煩惱了。「此就凡夫對治惡見言之也」,菩薩精進苦行,就是要對治這煩惱,該做的就都做了,「福德莊嚴,在在與般若相應」,造福同時就是慧行,「故其報身即等同法身」,所以菩薩所做都是成長慧命。

「此法身既具足一切功德之香」,前說「六香」表示六度萬行都具足了,「復具足智慧光明之德」,譬喻造福人群,成長自己的智慧,叫做功德、福德。很熱心、很熱情去付出,「明為能自熾然之義」,「然仍不自滿足」,這樣的精進還不滿足,「以此智身迴向於佛」,於是再次表達一切成就,都是因為佛陀的教育,歸功於佛,「是即然身供養於佛之義」。

「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」:以運神通力故,能光照恆河沙世界,八十億者,即照破八識塵勞。光明遍照等,表顯發心思淨澈無染真光,照明法界故

因為菩薩運神通力,精神就像燈光、陽光一樣,光明遍照恆河沙世界。「八十億者,即照破八識塵勞」,破除了這些煩惱和我們所有造作業力的意識、業識。而第七識就是思惟,淨澈無染善思惟,就能光明遍照法界,「表顯發心思淨澈無染真光」。

上人最後叮嚀大家要用心,「學佛總是要將字字變成法,法法落實在生活中,從生活中去體驗佛所說法,這才是真實的活用法。時時多用心啊!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