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

20200611靜思晨語


勤學好禮
覺有情者 若見年德 比己少者 應先心生意柔軟 心存恭敬不輕慢

勤學佛法是我們的本分事,「禮者理也」,上人說:「入宗門開始要學的,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應對,彼此調和。」學佛要學做覺有情者,初學於禮,了解生活中待人處事的禮節和道理。

古時候的木匠,要先學會選擇木料,之後才學做桌椅,插上木榫、釘上木釘,不用鐵釘,這家具可以一直傳用百年千年,也不會變形,榫也不會脫落。上人說,以前的人學甚麼像甚麼、成甚麼。但現在很難看到以前人的好功夫,現代人家具像漿糊糊成一樣,容易變形、脫落,製作過程也沒那麼嚴謹,人們不重視甚麼材料、用在哪、成什麼。

家具耐久,因為有人珍惜,上人說:「一樣的道理,人也要有人疼惜才能夠耐得住。我們要修學,要提出我們的本領,要勤,用我們的心志向學,學出一番的真道理。但要學的初期,就要先學習有禮節。」有禮節的人,容易相處,入人群中和和氣氣,讓人很喜歡作伴。

資深者對於團體生活的規矩較清楚,可主動為後進介紹;初學者決心入門來,則要「勤學好住禮」,有人指導,要有禮貌地接受,這樣別人才會歡喜地教我們。就是三個人教三種步驟,也要用心學,恭敬對方,讓指導的人心生歡喜,願意傳教給我們。他們愛護我們、疼惜我們,我們要永遠記得。

上人說:「如師如好友的感情,就是覺有情者,人人都是善友,『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』,就是菩薩。」只要肯學,又「勤學好禮」,就會學得快、懂得多,之後,也可以換我們去指導別人、幫助有困擾的人解決困難,他也會很感恩,視我們如生命中的菩薩。修學佛法,就像這樣在平凡中,入人群修來得來的。平凡又自然地付出,且無所求,做到三輪體空――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量相,心就沒有罣礙。

上人說,有人跟他說自己很煩惱,問了他一圈,事業如何?員工的問題嗎?家庭嗎?孩子嗎?他說都不是,「只是心在煩惱、想不開。」那心要如何開?上人說「你太閒了,太閒將沒關係的都拿來想。」但他又說:「與師父坐坐心就安了。」上人笑言,「那你應早點說,有話就說話,有事就講事,沒事師父就安心了;要不然你煩惱,師父也煩惱。」上人說,覺有情就是這樣引導人心沒有罣礙。

覺有情凡事勤學,把握時間學了,要用在人群中施教。遇到沒受過佛法的、在迷茫中人,有粗重的煩惱,或因貧病或處惡劣環境、生活匱乏,我們都應該去幫助他。菩薩只要有緣,看人有心靈的煩惱,就會不厭其煩地教他如何放下。

上人提起一對慈濟同修,家庭變故接二連三,孩子發生車禍,家又發生火災,其實他也是很用心在做慈濟,但為什麼那幾年間,那麼多的噩運都在他身上呢?但他面無改色,情緒也沒有改變,一樣溫文,繼續做慈濟。上人讚嘆他們聽師父說的法,能將對一般人來說很苦的事,因幾句話就這樣過去了。「明白雖是苦,知因識果,因緣果報是這樣。當遇到業力,過去的就當著消業障,該還的就還,遇到的要甘願接受,這是在佛法中真正的覺有情。」

上人跟初學者教勉要「勤學好禮」,也跟資深者提醒要「心存恭敬不輕慢」,不要仗著自己資深,修得比較多,就要人對我恭敬有禮節,自覺自己戒臘高,就要別人聽我的;若自己德不夠,只想到我比你更有資格,要管人就會很辛苦。相反地,做一個覺有情者,對於新進,「比己少者」,比我晚來,能抱著「人人具佛性」,他只是剛進來的,該學的還沒學,這個時候我已經知道很多了,要親近他、教他,像以前別人教我一樣,這樣才對。

「比己少者」有心來學,雖年少但學東西快,只要我指點一下,他很快就可以超越我,我應該虔誠用心去教他。就是我沒有教,由別人教,他一樣聰明伶俐,我應該要虔誠教他,「應先心生意柔軟」,去接近他,「心存恭敬不輕慢」。上人教導大家:「對資深的要尊重,對新人也要恭敬。對舊人要保持禮節、早晚問安;對新人,要教他,也要為他介紹環境。日常生活中就是這樣平凡,對人溫柔善順,別人或許看來不簡單,但真修行者要先做一個平凡的人,學法入人間,先學如何在人群中待人接物,才容易傳佛法。」

『若有眾生不信受者,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。汝等若能如是,則為已報諸佛之恩』
若有人不信受,我們想要教導他,他卻有他的脾氣,態度比較驕傲,跟我們比較沒有緣,無法接受,沒關係,再想辦法。雖然我們自認法華經很重要,明明是很好的法想要傳授,只是這人跟我們的緣不具足,時機未到,我們要抱著沒關係的心情,溫柔善順,當於如來餘深法給他、耐心的「示教利喜」,讓他漸漸相信我們是為他好,願意接受我們的指導。

上人說,人跟人之間很奇妙, 不是他不聽,我就不理他,賭氣地叫他去找別人,「我們要抱著鍥而不捨的心,一樣有禮節、以溫柔陪伴他,這是要傳經人的方法,不是沒有辦法,利用其餘教法,佛陀講法華經以前還有般若、方等、阿含等經,任憑我們選擇應機逗教,只要用心學,法在心中,自然也能合他根機,讓他接受,也是示教利喜。如果能抱著這樣謙虛有禮節,溫柔軟語陪伴,則是報佛恩。」

「要有信心,事事用心、以耐心、柔軟心,穿上如來衣,用柔軟語,自然我們就入如來室、坐如來座,用佛陀教育我們的方法,講佛要講的法。」上人說:「如來座雖然是『空』,卻是『空中妙有』,心中自然有妙法可以對應眾生,憑你對佛教法攝受入心,時時就可以對人人施教,就是報佛之恩。」

佛先摩菩薩頂,表達法親之情,也表示以法水洗滌人人的煩惱與無明,以法水灌頂清涼,讓我們更清醒,人人的慧命要滋長需要法水滋潤。佛陀要交代這真實法很重要,大家要記在心腦,輾轉施教,利益眾生。雖然人人來自不同的家庭,到這裡卻是同一家庭,接受佛的法乳滋長之恩,同樣受佛法滋養慧命,所以稱法親。佛摩頂也是以法親的心要安大家的心,要大家提起責任感。蒙佛摩頂,我們若能好好傳承佛法,就是最大的報佛恩。上人也常說,大家不用什麼供養,人人合和互協就是對師父最大供養。

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,皆大歡喜遍滿其身,
謂諸眾生既得見聞佛法,復為他人隨力演說,令其出離生死,成無上道甚為希有,是為世間難得之寶。
見聞佛法後,回頭換我為他人說,我盡力隨力說給人聽,說我所知,就是無因緣直接聽聞佛說法的,我要將佛說給我聽的告訴他,令其出離生死,讓人入菩提道,完成無上菩提道。本來以為佛可以而已,原來我也可以讓人得無上正等正覺,道道相傳,這很希有,是為世間難得之寶。

益加恭敬,曲躬低頭,合掌向佛,俱發聲言:『如世尊敕,當具奉行。
我現在聞法歡喜,對佛陀益加恭敬感恩、鞠躬、低頭合掌,行最敬禮,從內心虔誠發出聲音:「如世尊敕,當具奉行。」原來我們也可以救度眾生,這是佛智慧教法成就我們的,我們從內心感恩恭敬,也將如世尊所教育、命令的照著做。上人說:「這是很有情的畫面,那就是法。」

「佛一輩子說法,從慢慢展示,到要滅度以前做這樣親切的教育,盼望大家能夠看重這部法華經,真正實用在人間教化眾生,才是真的利益人群。這是佛本懷,大家要很用心。哪怕我,在這時候也是對所有出家、在家的弟子、人間的弟子滿心的期待,懇切期待大家要聽進去,將法華經攬入本懷,用在日常生活,身體力行在菩薩道上。把路鋪平坦,接引更多人入這條道來。如是聽,如是瞭解經文,如是身體力行,就是最大的供養與報恩。我同樣要佛報恩,盡形壽來報恩,期待人人有這樣的心態,身體力行在人間菩薩道。需要大家多用心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