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

20200615 靜思晨語


生生世世為家奴,何時能脫離悲苦,娑婆是眾生堪忍,因此界眾生迷惘,此界眾生濁氣重,充滿貪瞋痴雜惡。
法華經〈囑累品〉接著就是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,也是為了應人生的病。佛說人生八苦,生老病死苦、怨憎會苦,許多的苦都是跟身體與感觸有關。人生之苦,也苦在「生生世世為家奴」,何時能脫離悲苦呢?「娑婆是眾生堪忍,因此界眾生迷惘,此界眾生濁氣重,充滿貪瞋痴雜惡」。上人說,貪瞋痴惹來了人間的緊張、人間的辛苦,成了病毒。

人從一出生來人間,就由不得自己,來到這個家庭,注定在這家庭環境成長。有人一生順暢、家庭幸福、生活自由,在名校讀書,師長疼愛、同學和睦,長大繼承事業也順利。但也有人生在大富人家,人生無常,家庭變故,社會變動,一世人起落,上人提起早期到一些機構進行冬令發放,其中有一間老人院,幾十人住在一起,上人一一關懷,那時有一住民跟上人說:「我可以精通八種語言。」原來,他先後到過上海、日本、德國、法國、英國、俄羅斯等地留學。
上人問他:「你去那麼遠回來後,為何住在這裡呢?」
「我回來後家庭已經散了。我只會讀書,不會做事。年紀也大了,六十一歲了。」二二八事件確實造成有人家庭沒了,有人送去外島。他自認老了,兩手攤開,不以為意地說:「在這裡生活也沒什麼不好。好吃、好睡,人間還要求甚麼呢?」
上人感嘆:「想想也是!到底怎樣的生活才是好過的標準呢?」儘管他留學那麼多地方、學歷那麼高,只是眼高手低,什麼也不能做。
人生好過的標準因人而異。富者有人以私人飛機作通工具,有人名牌轎車十幾台,其中也有這樣的慈濟人,但自從認識慈濟後,人生觀念轉變,車子賣掉了,捐錢蓋醫院。他們現在跟大家提起過去,談得很起勁。上人說,「一個觀念改,他們發揮很大的力量,幫忙慈濟蓋醫院、蓋學校,快樂自在,這就是人生。要不然每天在做車奴,興趣就是洗車。可能車子也沒有開出來,擺在比別人住家還大的車庫裡。又或者每天要打掃、整理家裡的大花園。」
當然有人的樂趣是整理花園,辛苦也很快樂;若沒錢的人去整理別人的花園,就累了。像慈濟人發心回精整理庭園,太陽很大,上人請他們休息,他們回應,「包頭、包臉不怕曬,只要心快樂就會涼。回來摸摸草、曬曬太陽,師父不用擔心。」上人說:「是你們的心在自然涼,我在裡面擔心,心很熱。」但也讚嘆大家:「自己自發心,在大太陽下,儘管怕曬黑,整身包起來,他們也說歡喜、也很涼,這就是殷勤的眾生。」
上人教大家理解甘願的人生和無奈人生的差別。「有人歡喜護法在人間,開闊的綠草地,有草的香,很歡喜,心很靜;但有人為了家庭要去外面工作,看到太陽就無奈,人家在乘涼,我為什麼要在外面曬。心境不同,會怨嘆,生生世世為家奴,何時能脫離悲苦?」

其實生活在娑婆世界,都要堪得忍耐,無錢的患得,有錢的患失,都是苦。沒錢的想著甚麼時候才可以不用那麼辛苦;錢多事業大的,擔心錢放在那裏安穩嗎?事業成功嗎?都是「因此界眾生迷惘」。聽人說富不過三代,擔心辛苦賺的錢,下一代會好好用嗎?能夠維持我的精神與理想嗎?其實這樣擔心一點用處都沒有。「這一生在這裡作狗的,來世說不定在這個家作孫;這家庭的阿公,可能來生是你家的狗或鳥也說不定。」
上人說,人生輪迴轉,但人為了家庭為家奴,一天到晚為家庭操勞、被子孫纏住,心也被纏了;到底再來時,在這個家庭是做子孫還是畜生都不知道。「要看清楚,一輩子有緣,家庭和睦,我們就不要執著。愛的執迷都是跟有緣、有親的人結下來的,來生還是會這樣糾纏下去。」

人生「因此界眾生迷惘,此界眾生濁氣重」,充滿貪瞋癡雜惡,貪瞋痴慢疑五種囤積的毒發霉生黴菌,毒氣很重,所以世間稱五濁惡世。今生、來生若再纏下去,濁氣會更重,雜惡的病毒就在這裡。上人警惕大家不要受病毒影響未來的人生,成為可怕的人生,可怕的因緣果報。

像新冠狀肺炎,過去沒聽過的病毒,現在卻很嚴重。過去常聽上人說,慈濟慈善工作中發現人「因病而貧」,所以開展醫療志業;現在人間也因這病毒壟罩全球,許多人也因此病而貧。許多工商業倒了,貧窮人口超過十一億,造成很大的危機。上人跟大家說,「佛既咐囑了,我們也要好好思考,現在的社會充滿病毒,眾生在人間纏,現在社會很複雜,從家庭到社會,到整個人間煩惱無明,成為難堪忍耐的病毒,人人惶恐,經濟危機升高。」

〈囑累品〉:說是語時,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,及多寶佛,並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,舍利弗等聲聞四眾,及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。
前提到佛跟大家說:可以各回本土了;當時會場有多寶佛來見證,十方無量分身方佛也來了,天降地湧的,現在各回本土了,表示法華經該說的也告一段落。舍利弗等四眾、天人,聞法後皆大歡喜卻沒有作禮而退,表示佛陀後面還有話說,要來說人間疾苦很多。生在這樣的家庭、人群中,娑婆世界難堪忍、疾病多,要讓人人知道,大家要多用心。

上人叮嚀大家好好用心思考,到底要像過去一樣生生世世為家奴就好,還是要為自己好好修行。「既然離開小家庭到大家庭來,就要好好瞭解,是要怎樣的生活。轉心的一念,生活該如何生活。就是修行也要生活,修行中如何生活?要體會生活中的修行,也用心聽出生活中的修行。時時多用心!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