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

20200522 靜思晨語


一乘實法藏沙界,沙界中藏苦樂,說量如爪甲沙數,爪甲中沙諦裡。
上人說,我們每天面對人間事物,無不是理,若能「對事會理」,就能從事情中體會很多道理。但人總是說的容易,「會理」困難。上人還是勉勵大家,「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得來不易,大家要很用心。」

法華經中常以「微塵沙數」形容無法算計的數目,「非算數所知,亦非心力所及」(「如來壽量品第十六」);「若算師、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不?不也」(「化城喻品第七」)。就是天文數字還可以數據說明;就是蝗蟲飛過,數千萬億,也可量計;但佛說「一乘實法藏沙界」,是無可算數的。佛說的教法多如沙數,而粒粒沙中又含藏無量法。一粒沙一個世界;世界裡又有無量塵沙。一樣,天下事也說不完。

上人舉最近的新冠狀肺炎疫情和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,單就各國生態不同,就有不同的境界。就是受災受苦,集什麼因,也講不完。為什麼熱帶叫氣旋,不同國家叫颶風?儘管名稱不同,造成的苦卻一樣,讓人天人永隔,無家可歸。印度最近受中度颱風侵襲,房屋在暴雨中,彷彿是一張破紙般不堪風吹,隨暴漲的水漂流。四大不調,造成有人在大水中受災,但也有人在乾旱龜裂的土地缺水找水。

上人說,眾生隨業力在大自然中掙扎;佛陀單就「苦」的道理分析就有無量法。很多業力的累積,一時的力量,造成無數人的苦。這瞬間的苦,也可能造成無數人代代子孫都要這樣苦下去。為什麼一個災難會連累幾代人受盡了苦?這要用什麼道理解釋呢?就是一乘實法,它涵蓋很多道理。一乘法講到天下苦樂之事無數,要瞭解的道理也無數。

像新冠狀肺炎疫情蔓延兩百多個國家,受影響的貧窮小國更是面對無米糧、無水用的困境。上人嘆這些人一樣生活在人間,受的卻是貧窮、疾難之苦,不知道什麼叫物質享受,「他們不知什麼叫『福』,也不知什麼叫『苦』,因為本來就生活在極苦中,已經不知苦、不知樂了。」因為距離遙遠,看到他們的苦,只能乾著急,卻無法救助,上人無奈表示,「沒有因緣,沒有那條路可走,那樣的苦難,隔我們那麼遠的因緣,他們在那受的是苦的果報,卻欠因欠緣得救。真的苦!」

佛陀一理貫穿眾生苦難的境界,但卻無法解開眾生所受的苦,也無法改變凡夫。上人說,「佛陀若可以改變,今天就沒有凡夫的苦難了。」佛陀憐憫世間,也是為了救度世人,雖說有可救度的,但還是有很多的無奈,因為眾生不斷造業,共業因緣累積而成的苦難境界,便要自作自受。欠因緣的,就不得救了。

上人說起佛陀前世,曾到地獄,希望幫助眾生分勞代苦。故事說一位老人墮入地獄要受剝皮之苦,儘管佛陀慈悲,代替他受刑,將皮剝開,一端的皮還掛在身上,一端綁著燒得火紅的車拉著走,想要代替他的業力,也代替不得。上人說「眾生自造業,自受苦。」

就像現在人間共惡業,造成氣候不調,大自然也反撲了。許多學者專家估計未來氣候變遷及病毒災害還會一波波。上人說,佛陀很早就預言這些大災難;上人不斷提醒眾人,「這還只不過是警示,我們要提起警覺,這是一個教育,大家應該多體會,將佛法連貫起來,接受現在的教育,準備於未來,希望業力可緩和。」大家應該瞭解「沙界中藏苦樂」,未來的境界苦樂也系於一念心的造作。人心若沒有安住,累積大惡、大業,大力的人只要一念偏差,一言之錯誤,就會造成苦難天下。相反地,一念好心,也可造福天下。上人再次醒大家,「佛說這時候是濁惡世,是非人間,是對還是不對,在這時代難以分析,但卻是很大的關鍵,大家要提高警覺。」

權巧譬喻歸一乘,覺海悲智平等法
前說「佛道理藏沙界」,就是爪甲的沙數也難數盡,何況天下沙界數的佛道理。佛為了讓我們聽懂那麼多道理,先以權巧譬喻,說法四十二年,但大家還是一知半解;進入老邁之年,佛陀不得不歸於一乘法。一言以貫之,這一乘法涵天下萬物事理,但一個關鍵點大家尚無法瞭解的,這道理散開是「覺海悲智」,回歸又是平等、平常的法。上人說,平常的點滴可以做盡天下好事,也可以造成天下大亂。善惡法都在其中,除非用心體會,否則無法瞭解佛法的深奧妙。佛法也可以淺顯如在生活中,腳下所踏無不是法,腳底所沾無不是塵沙的法。總而言之,法在「同心」之下,同理心一起,就是法。

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,應一心受持、讀、誦、解說、書寫,如說修行!
法之所以要不斷傳,是因為短短幾十年,一輩子就要過去,無法完全體會瞭解的,要發心立願去了再來,生生世世再聽、再修、再瞭解。佛法永恆,慧命要不斷薰習。佛時代沒有經可以讀,佛叮嚀大家,佛滅後,將來有機會,大家要不斷弘法、傳法、讀誦、解說、書寫,用心在修行,步步精進。

所在國土,若有受持、讀、誦、解說、書寫,如說修行;若經卷所住之處──若於園中,若於林中,若於樹下,若於僧坊,若於園中,若於林中,若於樹下,若於僧坊,無不是修行地方。若白衣舍,若在殿堂,若山谷曠野,是中皆應起塔供養。
人們起塔多為紀念佛及菩薩。在佛出生地、修行、覺悟、滅度的地方都會起塔,紀念佛走過的足跡,法在那邊完成,法在那邊成就,應該有莊嚴道場,哪怕山谷曠野,在那邊都是修行的地方、都是聖地,都該建塔;所以說有塔,就是有法的地方。在說法地方、有經卷的地方,都應該是莊嚴的地方,也該起塔。有經就有教育,是菩薩行處,其處不管是在城市山林,或在家人出家人修行的寺院,都會起塔供養。「塔,顯德」,塔有舍利、有法身;塔中藏經,經也是法身。

佛覺悟後與天體合一,所體會真諦道理很微細,但展開來卻含天蓋地,也是「神力品」要讓我們知道的,一塵一沙無不是道理。一塵沙中就有人間;人間又有各形各色苦樂眾生。上人說,「不管是苦是樂,都是眾生業力所造。造福業就是好的人間,讓大家受樂;苦的人間則是生來就由不得自己,分不清楚什麼是苦什麼是樂。佛以「天堂、地獄」形容人間的極樂、極苦,我們要知道,修行中道在人間,苦樂自作自受;明白人間是大學堂,尤其在這時代,看到大自然大變遷,極端災難,更應視為大哉教育──同一地球,苦難偏多,人間是苦啊!

諦理要透徹,要先瞭解苦的由來,一念之間可以涵蓋天下苦難事,更重要的是菩薩所緣,緣苦難眾生,看眾生在苦中,應思考如何付出,看有什麼因緣可以去牽引、救度他們。「現在的平安要珍惜,造福在念念間。舉手投足、開口動舌,無不是在福禍中。請大家造福在人間,說愛在人間,化愛在人間,這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。時時要多用心啊!」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