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

20200529 靜思晨語


生命價值自他尊重  具足身口意善恭敬
自善身心轉化利他  將以大乘妙法莊嚴
時光晝夜流逝如江水,生命又隨時光而過。年少時,並無感覺,因為人只管把光陰放在自己身上,想著如何裝扮自己,跟隨潮流,讓自己風光,引起人家注意。直到中年、老年,漸漸體會時光飛逝,中年拼事業時常感覺時間不夠,許多事都來不及做;老年時又轉了個心境,感覺生命所剩無幾了,很多事情想做還沒做。這都是人在生命不同階段對時間的觀念。

如何利用生命時間,發揮人生價值呢?人生方向很清楚的人都知道要把握時間,對準方向,心專、行端,不浪費生命,懂得自他尊重,還能夠精進,才是有價值的生命。「精,就是不雜;進,就是不退。」修行的方向對了,不要有其他紛雜的念頭,一心一志往前走。

很多人發心尋覓生命方向的依靠,好不容易找到了,卻鬆懈了,賴在那裡不前進。上人警惕大家,「路要自己走,日子要自己過,沒人可以代替我們走生命的道路。生命一條、路一條;找到對的路,可以通往那麼穩定、可以身心依靠的地方,我們應該精進向前行。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」

上人說,「生命的功夫沒有別人可以代替我們,正如病痛也是。修行就是今天的用功,今天的心得,其中法喜也無人會分攤。所以自己要珍惜時光,肯定自己,不讓日子空過,善用時間滋潤我們的心;為自己好好修行,為別人好好付出、甘願付出,自然會尊重他人,人人也會尊重你。。」

人,不用自卑,心佛眾生三無差別,應自我尊重,不貢高、驕傲,實用每一秒,可成就道業;所謂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,你付出多少時間就有多少歷練,有因緣替他人做事,還能感恩、誠懇、尊重,都是成長自己。「一分愛,平等付出,你付出千萬分心,千千萬萬人也會以千萬分的愛回向給你,這就是『捨一得萬報』。你尊重他人,他人也尊重你。道理一樣,想得通,做得到,做人就成功了,菩薩道也就通了,那成佛也有餘了,正所謂『發心如初,成佛有餘』。」

走在佛陀正知覺的道路,「具足身口意善恭敬」。上人說,身就是對人要有禮節;口要說好話,聽法後,所說的句句都是利益人的法,可入人耳根,刻入心板;意則要時時記住正法。心常有法,口中才有法,身行才會有法。身口意要具足善恭敬,身要修行端莊之法,否則身不端正,講話沒有人要聽;又或者開口習慣講話沒價值,人也不會認真聽你說話。

「佛兩千多年前所說的法,流傳到現在經過師父解釋,銘記於心,也是法。聽來的說出去的都是法,身口意善,自然被人恭敬。我們說的話真實不虛,也會受人恭敬。」上人說,「『自善身心轉化利他』,法要用心聽,好好修才能自我轉變,莊嚴在身上,說話分輕重,說話利他,才能幫助別人。『將以大乘妙法莊嚴』,以大乘法利益他人,讓接受的也能輾轉相教,法法相傳。大乘法在人間,就是應用以教育眾生,也叫作『有法度』。」

能持是經者,令我及分身,滅度多寶佛,一切皆歡喜。十方現在佛,井過去未來,亦見亦供養,亦令得歡喜
前文表示持經的重要;聽到很有價值的法,可以轉人心念──雜念化為一念利益人的方向。

法華經是佛陀入人間的一大事,要教菩薩法──是中道法。佛陀當初從小乘因緣果報觀開始談阿含、說方等;後談般若,再歸入涅槃。般若說的是「空」,阿含則事事都是「有」。而法華經所說的「有」是真實有;「空」是真實空。真實有,無所執著;真實空,卻是空中有妙有。法華經的真空妙有中也包含阿含經的因緣果報觀。所以說,法華經是一條人間菩薩道,以空假觀、中觀教中道,要我們不執著;隨眾生根機施教,這就是法華經的價值。

能持是經者,則為已見我,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者,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
持經的人方向正了,決定用功,要把握時間。至於如何用功?「是整天念佛嗎?拜佛而已嗎?整天打坐是用功嗎?不是!不是!不是的!」上人說,真的用功,是要利用時間走入人群說正法,引導人正確的方向。所謂「經者道也,道者路也。」為了讓更多人走,菩薩道需要前面開路的人,鋪平一條安全的道路,開出大道,讓人跟著正確的方向往前走,安全的境界可以到達寶處。

法華經「窮子喻」裡,長者就是想盡辦法引導孩子入寶藏;「化城喻品」則是知通塞導師,引導人到寶城去,都是應用種種方法、應機逗教,還陪伴人。這都是我們看到的法華經的應用處。「能持是經者,則為已見我。」這是佛來人間一大事,就是教導人人行菩薩法。佛佛道同,就是多寶佛,也在人間過,也修行過,只是沒有因緣說法華經;經過長時間,娑婆世界終於有釋迦摩尼佛說法華經了,他隨塔從地湧出,來見證佛佛道同。(見寶塔品)未來分身佛從各方而來法華會上,佛說,「這些都是我所教化弟子,是我來回人間的結緣眾。他們前後得受記了,現在要來成就法華道場,繼續受持法華經。」(從地湧出品)

其實佛生生世世現身人間,在人間成佛,我們只知道釋迦摩尼其中一世現身娑婆世界,娑婆世界的任務還沒有完成,佛還會不斷再來,法華經傳了,還要再來接著傳法華經,佛佛道同,法亙古不變,會一直傳下去。未來的分身佛不斷來人間,訓練行菩薩道。所以分身佛的出現,給佛證明都是我的弟子,且是過去很長時間、生生世世累積教化,現在很有成就的了;他們過去在其他地方宣教,現在都來會合了。「又見我今日教化菩薩法」,看我在娑婆世界再度教育的菩薩。

能持是經者,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,一切皆歡喜。十方現在佛,並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。
能持是經者,令三佛──釋迦佛、過去多寶佛、未來分身佛都歡喜。
釋迦摩尼佛在說法華經前,若不是經過四十多年隨機教化,就沒有那麼多人靠過來學習。因眾生根基淺劣,所以需要長時間浸潤;如乾癟的土地要一點一滴潤濕,之後才能佈種一樣。佛的因緣從過去不斷累積到現在,分身佛也來了很多,他們過去聽過佛說法,有法的精神理念,如今有志一同再會合,也是精神會合,也可說是「神通之一」。上人說,「就像現在慈濟人相約到花蓮看師父一樣,大家共同一個觀念,從不同地方而來看師父,人人合心,法再會合。人人有佛性,好好聽法,回歸本位,做好本分事,人人也可以是分身佛。」

三佛,釋迦佛「為說是經故」;多寶佛隨喜來聽經,「為證明法華經故」,也為證明佛佛道同;分身諸佛,「為是經故,十方雲集,漸有能持,則持佛身,故皆歡喜。」把佛說的話持在內心,再將佛要說的說給大家聽,將佛要做的,為人間付出;就是持佛心入人群,「持經者,如持佛身」,只要佛教化的聽入心,跟本心會合,人人都是佛。

十方現在住世之佛,并過去入涅槃者(多寶佛),即以未來當成佛者(分身佛),都在法華會上再次聚會。「亦見亦供養持是經者」,聽法華經,要恭敬供養,這是禮節。以此心持這部經,也是供養諸佛世尊,「亦見十方三世諸佛」。

斯道得傳,稱可佛心,故皆歡喜也。
最後上人叮嚀大家,好好認識這部法華經,身體力行入人群去,持經供養,斯道得傳,諸佛歡喜,「菩薩歡喜心就是立地成佛心。付出無所求,法喜充滿,這也是現在佛、過去佛、未來佛最歡喜的,也是虔誠的供養,所以,平時待人接物要時時多用心!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