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

20200527靜思晨語


宇宙大覺 人間導師 隨機施教 終至顯實  循循善導  轉迷入悟
佛來人間,也是父母所生身,跟人間生活,生態一樣,只是人各有不同的思想,高低複雜差很多。當時的悉達多太子生來與眾不同的是他的觀念思想。他將所接觸的事物、看到的生態,都深入思考,他寧靜的心靈境界就像一面乾淨的鏡子,可以清楚照見事情發生的原因及每個物質的本質。

所以說,佛還沒有現相、覺悟以前,就已經具備這些條件,才會在享受皇宮內的歌舞昇平時,體會舞妓的辛苦,侍候人的沒尊嚴。他那時候就對於人的不平等、印度的四姓階級規則深入思考。直到走出宮外,看到更極端的貧困、老病死,人一點都沒尊嚴,更讓他覺得在皇宮的位子及一直被保護的環境,會讓他無法伸展,於是他有了出家的念頭。因緣會合,一念之間他就離開皇宮修行,探究自少年時就想知道的為什麼,直到心靜下來,與天體會合,覺悟了, 一直到現在我們稱讚他「釋迦摩尼佛──大覺者」。

宇宙大覺者為人間而去修行,因為在人間有突破不了的迷惑,許多的為什麼裡都是人類層層疊疊的矛盾。他覺悟後,回歸源頭,就是要告訴大家,人人平等──人人本具佛性,只是在因緣果報中。在人間行善還是造惡,人的行為在意識與外面境界會合,各有因緣果報。若是愚頓的、被污染的,與境界會合,加上自古以來在煩惱、凡塵中受污染,再接觸,又是迷,層層覆蓋的結果,清淨如琉璃的本性,也被掩蓋了。

其實很純、很清澈的本性依然存在,只是被覆,需要層層掀開才能回歸第九識──就是不受八識、七識及六識所招攬的人我是非所影響的真如本性。凡夫六根惹六塵,進入六識,傳給七識去接力思考,再發射出去行動,所做最後形成業入八識裡,如入倉庫般。一輩子就這樣作業及受煩惱所纏,層層疊疊,帶著八識,五道去來。為善的往天堂;善惡雜揉的就在人間;造惡者就歸於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。上人提醒大家,人間好修行,要守好規矩不受惡染污,且要把行善視為理所當然,因為人之初性本善。

佛陀覺悟後告訴大家,行善還不夠,因為善中有沾污,人還不明白道裡,容易受誘惑,所以做人要很謹慎。有幸得聞佛法、明白道理,受教育都是很有福的。更有福者是與佛同世。就是與佛同世,要見到佛也難,求法的更少,可以聞法入心又可身體力行的又有多少呢?過去親近佛聞法的不在了。大德高僧有心傳法,法不一定句句佛所說;不過好心傳好法,應該也差不多。有聞法的人總是比沒聞法的人懂道理多了。許多人在世間學位很高,可是不懂如何做人的道理,如何利益人群、空掉自己。

佛來人間教菩薩道──菩薩所緣緣苦眾生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。「這念愛心深入一點就是善,善的本性就是真如。」上人說,只是「善」的名稱,在人群中開始有染污了,所以人要透徹瞭解道理很難。其實善的最高點應該是無私大愛;純真的善可以歸於「無我」。從無我中、不執著,才能回歸妙有的法。這要很用功,身心要很定,入禪、善思惟。如釋迦摩尼佛從幼年開始無不靜思惟,看東西細膩透徹;到少年離開皇宮,想對天下人有所作為,而去修行,直到為人間帶來一條清淨、平坦大道,將路開通了,回頭來引導人們,分寸無差錯。如「導」字,道上分寸不差,人間導師開始隨機施權。

四生慈父,一代施教,因緣法則 將入滅度 聽言觀行 尋伺傳法
法華經表明佛還沒暢本懷時,因為眾生迷深,佛只能以方便法隨機施教;直到年邁了,開始捨方便顯實法,把大家帶入覺道。釋迦佛被稱四生慈父,因緣成熟來人間,因緣差不多又將入滅,也在尋覓弟子中聞法入心的,聽言觀行,要看誰可以受法,將佛法傳在人間。「聽言觀行」,不只是聽他說話條條有理,還要觀察這人品德好嗎?心胸寬闊,能包容一切嗎?佛尋伺傳法的是語默動靜及舉手投足間可作典範的弟子。

阿難問佛滅度後,弟子以何為師?依止什麼而住?法如何傳?佛言:「當知,戒是汝等大師。依止而修行,能得出世甚深智慧。」就是要大家守戒,照規矩修行,方能得到出世甚深智慧。上人說,「心對境不受動搖,在人群中心不起落,能善解人人都是好人;什麼語言都能包容,事情過了就沒事。有人說法,不管好壞,對我們都能有警惕作用,如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感恩善的教育讓我走正路;也感恩惡的顯出錯誤形象也是在教育我。時時感恩、善解、包容,就是以佛所說法來修行,自然得出世甚深智慧,不會受境界牽引。對的勤精進;不對的警惕且不受人影響,慎在六根。

舌相至梵天,身放無數光,為求佛道者,現此希有事,諸佛謦欬聲及彈指之聲,周聞十方國,地皆六種動
六根以舌作代表。 六根緣六塵的境界有六識的感受。舌根說法,道理透徹到梵天,清淨無染。身放光,也是清淨放光。上述希有事,都是佛為了讓更多人攝心不散亂,聞法清楚,看法的神通變化,上至梵天下至地獄,無處不有。真心求法的,只要相信這精神,心念就能回歸真如本性。就是咳聲和指聲,也是佛陀要說法,大家很高興,周聞十方國,地皆六種動。

以佛滅度後,能持是經故,諸佛皆歡喜,現無量神力,囑累是經故,讚美受持者   讚美持經者,因諸菩薩,於佛滅後,發誓弘經。諸佛皆表達歡喜,現無量神力,一時謦欬,同發善音;俱共彈指明讚其德。

在佛入滅後,能受持法華經的,將佛本懷真諦理傳在人間的功德無量。同發善音,上人舉就如現在連線,慈濟人發願時,音聲很和齊一樣。大家互相發願,將佛教法傳後世,彼此讚嘆,彈指歡喜。

囑累是經故,讚美受持者,於無量劫中,猶故不能盡,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,如十方虛空,不可得邊際
讚美受持者,持經功德如虛空無邊。為欲囑累是法華故,發言讚美能受持者。
讚賞持經者所得功德無邊際亦無窮盡,如十方虛空,不可得邊際。但上人提醒,聽經要入心、入行、入德,才堪得起人家的讚嘆。否則讀經結束什麼都忘了也沒用。不過說到勸持時,只要有經典的地方就如寶塔一樣,有人願意誦讀這部經,就被讚嘆功德大。上人說,我們若身體力行,功德更大。

聽法入心,用在日常生活,是自己得到,意識收納進來,第八識淨化,以經文淨化污濁的識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益人群,就能回歸到第九識。「句句所聽聞都要回向佛說法原意,就如佛直接對我們說話,如佛直接帶我們修行般,我們要有這樣的感想。」上人說:「自己常常要說一句話,心就會回歸到兩千多年前佛時代靈鳩山的環境,去體會那裡的境界,心虔誠敬佛如佛在,聞法如法在。敬重三寶,心才會入那境界,所以大家要聽法入心,時時多用心啊!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