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

20200531 靜思晨語



闇鈍之心因蒙塵 不明諸法理相昏
痴名不了一切法 諸事理迷性為闇
於法不了為無明 痴闇心體生雲翳


人人本具清淨本性,如明朗的大圓鏡,卻被沙塵掩蓋了,無法清楚照見外面的境界;本該是清淨的心鏡、清楚的理智,被無明痴迷所遮蓋,無法將事與理會合,於是在日常生活中,迷在人事上、俗事中,團團轉而轉不出來,這就是凡夫──痴迷。凡夫因為貪瞋痴,內心變得昏鈍不敏銳,對境不知覺,諸事理迷,無明痴闇的心如眼睛長翳,看不清楚眼前的境界,也如雲遮蓋,事理一迷,心就闇鈍,法就不清楚,令人慨歎。所以上人一直說「災難已經臨頭,覺性還沒有抬頭」。

佛陀以「火宅喻」說明眾生的闇鈍。大宅已經起火了,孩子還在宅內玩耍;長者在火宅外一直呼喊著孩子們快點出來;但孩子因為貪著玩火,不知道四周都起火了,只剩一個大門;長者很著急,於是在門外設三車,呼喊著孩子趕快出來。孩子痴迷、躊躇,長者不斷呼喚,告訴孩子,外面三台車上,放滿了他們喜歡的玩具,希望能夠誘引他們出來。

上人以此譬喻說明,佛陀來人間,見眾生苦,想要救度眾生,但大家還不想出「火宅」,於是長者得不斷設法;就像佛陀依眾生根機,設小、中、大乘一樣,小根小機者示小教;中根機則以中根教法;大根大法者則以「頓教」之;四十二年間循循善誘,之後化緣將盡,才暢本懷,開始講〈法華經〉。

昨天上人與內蒙古等地慈濟人連線。疫情當前,當地慈濟人依然勇猛精進,守好規矩,前往關懷因病往生的關懷戶,還到太平間,幫赤裸裸的案主穿上衣服,料理後事。案主家裡還有一個中風的老母親和十二歲的孩子,太太不知所蹤,慈濟人繼續關懷他的家庭,上人讚嘆,「這就是人間的活菩薩,彼此協力去完成這種連親人、朋友都不敢靠近的往生者,完成了一樁好事情,讓人真的很讚嘆。」

人世無常譬風中燈 世間轉壞如風中燈 無有堅實如風中燈
亦如水上泡 誰能知死時 所趣從何道 譬如風中燈 不知滅時節
氣候不調和,大自然的境界不平靜,上人說,人間無常如風中的燈,世間轉壞如風中的燈被吹熄一樣,也如水上的泡影,水滴下去,前面的泡滅、後面的泡起,瞬間無常。人間也一樣,本來沒有病的,在睡夢中就消失去了;或者好端端的人突然變植物人。世間有這麼多需要我們關心的,若人人不敢行動,世間就會變得很冷漠。

這一回的疫情,像前述的慈濟菩薩,幫忙往生者完成很莊嚴的後事,都顯示了菩薩在人間。慈濟人也送生活包給需要的貧困者,當地媒體報導,也說社會有愛,熱情的團體叫慈濟,人人讚嘆。上人說:「菩薩認真的做,總會有人看得到,讓人人稱讚。」

短暫的人生,如水上泡,很快就過去,要做出生命的價值。可有的人還計畫著這一段人生要打拼事業、下一段要享受人生、再一段再來付出;上人警惕大家:「人生無常,我們無法安排哪一段要做甚麼。」看人世間有人曾經很風光,但現在卻那樣的落魄,就是請他回顧過去風光的歲月,他怎麼會知道現在會變成這樣?

上人說,我們連這一生過了,要去哪裡也不得知;是甚麼業來,要去哪裡,所做業力好壞都不知道,我們又怎麼會知道甚麼時候去呢?既然都不知道,就應該把握現在知道的時候、一口氣還在時,及時好好待人接物,時常以至誠的心意,去做好的事,利益人群,每天成為好人,就不用煩惱來生是好還是壞,也不用擔心現在的未來。」「好事做得成,菩薩就成,這是菩薩道──及時付出,用誠意、清淨的心待人。」

能持是經者,於諸法之義,名字及言辭,樂說無窮盡;
能持經是者,如經所說法,走這條路,回歸菩薩道。只有身體力行,道理才能清楚,能說能做、聞法傳法說法,樂說無窮盡。做了有經歷,就會有很好的題材、很好的人間事,可以事會理,條條道理都對。我們的內心如鏡子,清楚與境界會合,道理跟人間事會合。法合成,才有名字及言辭。上人舉例,世間只有一位釋證嚴,「我也是四大合成,有父母的因緣才有我。世間只有一個你、一個我。我們要成就一個怎樣的『我』,要看過去、今天、未來做什麼,自己方向要對準,能持此經,照經文所說做,就是菩薩。」

這部經、這法、這道,走過之後,心靈風光都清楚,將來也可以指導別人是往東還是往西,樂說無窮盡。別人問的都可回答。

如風於空中,一切無障礙。
法無礙──教法無滯;義無礙──教義無礙
辭無礙諸語言通達;樂說無礙──樂說自在。
有大空間才有風,風看不到,但卻是有氣體在大空間裡轉。佛法用在生活中,投入人群無所障礙,條條道理都通,有四無礙智,才能好好說法,樂說自在,於大眾說法很自在。

於如來滅後,知佛所說經,因緣及次第,隨義如實說。
於如來滅後,知佛所說妙法蓮華經,乃是出現人間一大事。
因緣及次第,隨義如實說。佛陀雖然隨眾生根基說法,也沒有離開真實法。若沒有過去隨機逗教,循循善誘,哪有現在的因緣?佛過去四十多年沒有浪費時間,一切經典因緣為宗,隨根基,由旁門入中道,大小偏圓各有次第,慢慢引導。

法華經的次第,三周開顯,融漸即頓,點偏即圓,先近後遠,本跡第論。
分成三段,先以圓融教法、漸教,才頓教,即時讓你開悟。只是「頓」教,也不一定讓人永遠覺悟。只是根機聰明的,跟他說詳細說又怕他沒耐心,斷章取義,又沒辦法全部瞭解;像這樣的人,佛陀只好慢慢教導,點偏即圓,點滴會合也會圓。點滴累積無漏的法,就像點滴不漏的水,缸才會滿;不然點一滴漏一滴,水缸只是濕濕卻是空空、沒有水。學佛者沾了一點法水,好像知,亦好像不知,對佛法永遠一知半解。佛說法先近後遠,譬如「化城喻品」,走了一段路,先讓你休息,再引導你向前走,不要回頭,才能到寶所。上人說,眾生難調教,佛不斷來來回回人間,給大家一點一滴的法,結成好因好緣,我們才能接受到佛點滴不漏的法。

大外無小,窮佛性性,能善因緣,及以次第,隨宜解釋,不紊宗綱,一一稱理,名如實說。
窮佛性,就是進入最深層清淨本性。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,只是還沒有得法髓。我們要透徹佛法,從名稱佛性到真如佛性;「能善因緣,及以此地,隨宜解釋,不紊宗綱」法的綱要沒有亂掉,所做的事跟理會合,一一稱理,名如實說。

佛一生來人間,所說教法,所行所修,希望眾生跟上佛腳步,方向不偏差,往前走,就同處寶所。

如日月光明,能除諸幽冥,斯人行世間,能滅眾生闇。
譬如日月有大光明,能除世間一切暗昧。
斯人行世間,能滅眾生闇。此明經人,行於世間,能除眾生一切暗障。
有光,就能除暗,也讓人看到路可走。知道經、知道理的人,知道路怎麼走,還會指路給人走,讓人走對人間路、分寸不偏差。

上人最後叮嚀大家:「學佛,最重要的是法要聽準確,瞭解在人間做人的方向;不然,法聽得深了,朗朗上口,但是腳步卻是虛而不實,也不知道路平不?甚至前面有懸涯也不知。反而經拿到眼前,卻遮住了前路,只有看到文字相,卻沒有看到前路,沒有看到經的大道理。」

「我們要用心、清楚,不要受形象誘惑;這部經是中道法,不要偏差行。人間本來就是坎坷難走的路,一步偏差,就是千里錯,要回頭就遙遠了,那會很辛苦。好好守好當下這一步,也就是我們的心要放在腳上,步步踏實,一步都不要錯,要多用心啊!」

沒有留言: